我最喜欢的还是那薄如蝉翼的艾的来斯绸----那些通过扎染加工的花纹,犹如彩云飘舞,浪花翻腾,抽象而浪漫,华贵而瑰丽。据说这种衣料的名字叫“玉波甫能卡纳特古丽”,意为戴胜鸟的翅膀花,隐喻这种花绸能给人带来春天的气息。

在喀什的巴扎上

    我得承认,在这一天,当我宛如一尾游鱼在遍游了喀什的大巴扎时,我的心便被掠夺了。
    维语“巴扎”即“集市”的意思。大巴扎,意谓大集市,逢星期天在喀什东门外举行。那天我一大早便在宾馆租了一辆自行车,往巴扎的方向赶。晨曦初露,沿途中不时见到纵马疾驰而过的年轻人,或是骑着毛驴赶路的老人,偶尔还走过一辆辆特别的蓬车,幼马或驴儿在前面拉着,后面打侧坐着维族妇人,她们用纱巾半遮着脸,脸上流露出一种欣悦和期盼,当然,还有骑自行车的,开摩托车的,赶着雪白的羊群浩浩荡荡地向前走去的……
    几乎所有人在这一天都向着巴扎涌去。我没想到喀什的巴扎竟是如此气派,进了巴扎的正门,我便再也找不到出口,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商品。什么叫热火朝天,你只要来喀什的巴扎感受一番便知道了。
    喀什的巴扎古老而奇特,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引人注目了,今天的巴扎正是古老贸易方式的一种延续。交易的商品有各种土特产品、农副产品、日用百货、风味小吃、生产用具、手工艺品……进口的印度檀香和巴基斯坦铜壶,同广东产的摩力克、计算机等,共同争夺着市井的繁荣。买东西的多是本地人,巴扎中不时见到如我一样的来自外地或国外的“少数民族”。土耳其的丝巾以其柔顺、光滑惹得外地游客爱不惜手,而当地产的羊毛挂毯也因其图案的丰富和柔韧的手感令行者频频驻足,我最喜欢的还是那薄如蝉翼的艾的来斯绸----那些通过扎染加工的花纹,犹如彩云飘舞,浪花翻腾,抽象而浪漫,华贵而瑰丽。据说这种衣料的名字叫“玉波甫能卡纳特古丽”,意为戴胜鸟的翅膀花,隐喻这种花绸能给人带来春天的气息。看着高鼻碧目的维族姑娘穿着这种丝绸缝制的筒裙在巴扎上袅袅娜娜地走过,我恍然想起梦中灿然绽开的一片艳丽的玫瑰。
    徜徉在巴扎的人海中,你不仅可以一睹商业的繁荣,还可以欣赏到维吾尔民族那独特的服饰:男人头上那绊金镶银的花帽、长到膝盖的褡袢、脚下油光锃亮的马靴、腰间削铁如泥的英吉莎小刀;女人那五彩缤纷的头巾、绚丽多姿的绸裙、璀灿夺目的宝石、晶莹光润的玉镯……我仿如置身于一个民族服饰画廊。
    常常有鹤发长须的老人或英俊的少年示意我用手中的相机为他们留影,在“卡嚓”一声中,我心灵的快门也及时摄下了他们充满好奇的眼睛和友好的微笑。维族人同时又是精明能干的,沿途常见一些七八岁的男孩,脖子上挂着一叠叠丝巾高声吆喝着,那圆碌碌的大眼睛直看得你心动如水,不得不投入多几分关注。也有沉静的维族大婶,一边给怀中的婴儿喂着奶一边默默地守着一方摊档。商品的价钱都是实实在在的,此处与彼处的价钱差不多,且以公斤算,如果秤上的是一公斤多一些,他便让你凑合整数二公斤。在巴扎购物,你不用担心冷不防被人狠狠地“宰”一把,不必担心遇上“水货”——淳朴的维族人尚缺乏造假的意识,而且,你瞧,那么便宜的价钱,葡萄每公斤一块五毛钱,西瓜每公斤一角钱,能不笑逐颜开吗?而巴扎处处表现出来的豪气倒是令我吃了一惊。蒜头是装在卡车上一麻袋一麻袋地秤的,西瓜是一箩筐一箩筐地买的,小孩坐在呈山丘状的哈密瓜中间招睐买主,维族人用以作主食的“馕”更是比我们盛菜的碟更大……中世纪淳朴豪爽的古风在这里依稀可辨。
    在巴扎逛累了,你不妨吃点什么,这里是“五步一小吃,十步一酒肆”,且荟萃了喀什所有的风味小吃。维族人的豪气还表现在他们的随心所欲。渴了,就蹲在路边“吞”西瓜,饿了,就扯一只烤全羊边走边吃。那油晃晃的烤包子、酸辣可口的凉粉、金灿灿的抓饭、香喷喷的烤馕……无一不以其色、香、味俱全刺激着行者的胃口。他们对“烤”食物似乎情有独钟,南瓜是烤的,鸡蛋是烤的,羊肉串是烤的,“馕”是烤的,包子也是烤的……我在一个摊档上买了一串羊肉串,将铁钎顺嘴一捋,哟!香酥爽口,油而不腻,禁不住又转身买了第二串。
    是何处传来的维吾尔音乐,飘飘缈缈,不知来自何处,始于何处;空气中弥漫着酥油的气味,毛驴的气味,泥土的气味,檀香的气味,羊肉的气味,还有辣椒的气味……
    这便是喀什的巴扎,一个混合着各种气味、各种色彩、各种声音的缤纷的世界,一个人的海洋,欢乐的天地。这个号称“亚洲最大集市”的巴扎已经喧嚣了近两个世纪了,我相信,在本世纪未的今天乃至将来,她仍将以其特有的魅力向世人展示着她独有的风彩!


非经允许 请勿转摘 欢迎连接

jebel2.jpg (6977 字节)

首页
一周作家介绍 031.jpg (1843 字节)
作家最新作品
网络文稿转载
好文章共赏
新书评价
文学讨论、留言

 

商河
姚瓦
黄倩娜
王晓霞
吴佳文
曾燕
黄文婷
陈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