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躺在其尼瓦克宾馆的客房里,正待昏昏欲睡之际,忽闻一把神秘的声音若隐若现地在空中飘荡,在黑夜的背影和静穆的氛围衬托下,显得愈加扑朔迷离。风吹送着那声音,悠长、深沉,那不正是阿訇的呼唤吗!神在午夜的一刻降临,信徒们的心扉洞开,主呵!你听我说。

喀什的宗教

    在南疆重镇喀什“泡”了好几天。
    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我没法舍弃喀什,然而,喀什于我,又仿如雾里观花,迷蒙中似隔着一层神秘的轻纱。一切都源于喀什的宗教吗?即使是在别后的日子,喀什仍然深深地牵系着我,令我禁不住向它频频回望。
    想起那张明信片:在伊斯兰的肉孜节期间,数以万计的穆斯林聚涌在喀什的艾提尕尔清真寺,连寺外的中心广场也挤满了如蚂蚁般密密麻麻的人流。他们面朝清真寺,萄匐在地,那样一种虔诚,那样一种万人空巷的气势……虽然无缘置身其中,但只要轻轻瞄上一眼,我就觉得魂飞天外,整个身心便被淹没了。
    因此,去到喀什,便迫不及待地朝艾提尕尔清真寺的方向走。这座以黄色为基调的中国最大的清真寺,其实就位于喀什的中心广场。它浅蓝色的大门热情地敞开,门的上方悬着一块刻有古兰经文的匾额,周围衬托着具有维吾尔艺术风格的精美图案和花纹。门楼的拱顶上各竖有一弯象往伊斯兰的新月。在喀什,维吾尔建筑除了民居建筑,便是宗教建筑。喀什的清真寺之多堪称新疆之最,而其清真寺的建筑艺术水平也最高。
    大寺正门的梯级上悠悠地坐着一些晒太阳的维吾尔老人,他们目光详和,穿着长到膝盖的袷袢,头戴花帽;几个妇人脸上蒙着长长的褐色的盖头巾,正在梯级的一角窃窃私语;偶尔也冒出一两个衣衫褴褛但举止斯文的乞丐,他们把手伸向你,目光一片坦然。
庄严、华丽、神秘而又表现出一种大家风范的随和----艾提尕尔清真寺其实并没有如我想象中的难以接近或遥不可及。
    穿过圆形的拱门,顺着用砖铺成的小道往前走,便来到了礼拜寺。白杨树在风中无言地伫立着,寺内的氛围安静肃穆。一些穆斯林正在专心注意地做着晌礼,他们有的双手举到耳际,以表达自己对真主的诚意;有的鞠九十度的躬,以感念安拉;有的前额和鼻尖着地叩头,以表示对安拉的五体投地,当然也有的长时间地跪坐,向万能的真主忏悔曾经犯下的罪恶。前面没有神像,安拉在心的一角供奉着。彼此的过程并不总是同步的,有的人做完了,走了;然后又有的来了。宗教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他们的神情是如此专注投入,当心灵在独对真主安拉的那一瞬间,没有什么力量能够令他们心有旁骛----无论是风的低语、雨的沉吟或是游者充满猎奇的眼睛。
    阿訇坐的那张木质礼台,雕着精美鲜艳的图案,蕴含着无限的荣誉和尊贵,端放在教经堂中央。一个游客出于好奇,趋前上坐,就在他的同伴正欲按下快门的时候,一个激越的声音自门口咆哮而来。听不出这位维吾尔老伯在说些什么,但从他颤动的黑胡子和圆瞪的大眼睛足可读到,这位游客在不自觉中已经亵渎了神灵。一切都可以是简朴的,然而,作为神灵的象征物却是至高无上的。
按照规定,穆斯林每天做五次礼拜:日出前的晨礼,午后的晌礼,太阳平西时的晡礼,日落黑定前的昏礼,夜间的宵礼。而清真寺只是提供了一个活动的场所而已。事实上,心中只要有诚意,随时都可以与真主相遇。
    那次从喀什坐夜班车至和田,因为坏车,我们的车只能停靠在公路旁。微明的晨曦中,我惊讶地发现,车上所有的维吾尔男子正纷纷下车,走向路旁几十米远的戈壁滩,面朝阿拉伯圣地麦加的方向跪下来做晨课,连正在修车、满手油渍的司机也把工具箱一扔,向他们走去。没法忘怀的是那位一直被"特殊照顾"躺在上铺气息喘喘的七十来岁的老人,他挣扎着要下车,于是由另外两位素不相识的老人搀扶着,步伐踉跄地向戈壁滩走去,我目送着他坚定的背影,然后看见他在中途稍稍站立着一会,又继续固执地向着那群人走去,他首先让自己艰难地蹲下来,然后双手支撑着地面,膝头慢慢跪下去----凛冽的寒风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恣意狂舞,柔韧的膝盖跪在坚硬的石头上,额头粘满了戈壁的沙子……在这样的早晨,我透过窗玻璃默默地注视着他们,体味其拳拳的诚意,有一份深深的感动如水一般浸润了我的身心。一切都深深地潜入静寂之中。安拉,你听到他们在寒风中发自灵魂的祈祷吗?
    好不容易等到了伊斯兰教徒做大礼拜的“主麻日”。下午二时多,我赶到艾提尕尔清真寺,阿訇深沉、悠长而又略带沙哑的声音在空中颤动着、回响着,如天堂奏起的圣乐,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穆斯林匆匆的脚步。因为是主麻日,不允许入内参观,我只能绕到侧门去,发现里面已有一排排的穆斯林或跪或坐,人流依然川流不息地从侧门鱼贯而入,骑自行车来的、赶毛驴的、步行的、甚至是扶着拐杖而来的……上至两鬓斑白的老头儿,下至十来岁的孩童,每个人随身都拿着用以跪拜的地毯或麻布。
我在门口“逮”着一个风尘仆仆地赶来的维吾尔青年男子,他手上沾满尘埃的布袋装着一个吃了一半的馕饼和几串葡萄。问他从那里来?他说从色提力走路来的。我大吃一惊,色提力距喀什相距50多公里,更何况头顶这样的烈日……为什么不坐车呢?我禁不住满心的好奇。走着来朝拜不是显得更虔诚吗?他不经意的反问竟令我一时语塞。是呵,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表达对真主崇拜的方式。你平日做什么呢?每星期都来吗?我依然“逮”着他不放。平日做干果买卖,每星期的“主麻日”(星期五)都步行来艾提尕尔清真寺朝拜。风雨不改吗?风雨不改。他一边与我搭着话一边就在原地铺上随身带来的地毯,然后很快便跪下来,进入了浑然忘我的状态。我望着他那张胡子拉碴的显然已经被烈日灼伤的脸,不禁想,每星期至少有三天走在朝圣的路上,那么还有多少时间经营生意呢?看来,一个真正皈依宗教的人必得摒弃物质的欲念,从本质上成为一个淡泊宁静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宗教其实也是一种修炼。
    礼拜寺已经容纳不了络绎不绝的人流,空地、树下、回廊……聪明的人们只能见缝插针。侧门的过道被后来者占据了,一直延伸到横街的骑楼。横街对面一个摊挡的店主见状,干脆就在自己店铺门口铺一块麻布,叩首念经。
阿訇正在里面传经布道。这是一个神圣的时刻。虽然我没法解读其中的含义,但我懂得敬畏与虔诚。这世界上,一定有一些东西是可以直接抵达心灵的。我相信真主安拉正缓缓降临到他们中间,作为肉体的"人"已经消失了,只有一个赤诚裸露的灵魂,独对宇宙间主宰万物的真主,怀着对罪恶的恐惧,对至真至善的向往。这时,不洁的杂念泯灭了,心灵正被清泉濯洗着,花朵散发出清纯的芬芳,阳光热烈地照拥着每一个角落……倾诉吧,忏悔吧,让灵魂永远保持它本质的纯净。想起那些在寒风上跪拜在戈壁滩上的老人,正是他们沿途一路照顾着车上那位素味平生的病重的老人,他们喂他吃东西,扶他下车撒尿,陪伴他一起到戈壁滩上做晨课,帮助他在床上转身,告诉司机在颠簸的地方不要开车太快……这难道不是宗教在日常生活中所闪烁的圣洁的光芒吗?
恍然觉得自己的心灵也在默默接受着神灵的启示。
  祈祷结束了。旋即,沉寂的横街被潮水般从侧门涌出来的信徒折腾得如炸开的油锅,沸腾了。摆卖无花果的小贩返回摊档,掀开篮子上的桑叶,声音宏亮地招睐着四方行人;然后,我看见饱满的西瓜膛开了鲜红的心脏、烤炉架上的羊肉串散出了诱人的香气……从寺内出来的人们,也许是累了,渴了,纷纷跑到各摊挡前或蹲或站,痛快淋漓地吮食着各种美味可口的食物……
    宗教与世俗的生活便是如此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漫步在寺前的中心广场,周围聚涌着许多头戴花帽的老人,他们或悠悠地踱步,或三五成群地说笑着,落日的余晖洒落在他们那因笑谈而微微颤动的花白胡须上,令我惊叹于他们的健朗。在南疆,你随时可见这样的世纪老人,他们过着极其简单的物质生活,闲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买卖,每天坚持做五次礼拜--无论在什么地方。因为信仰真主,他们致力行善,即使偶尔犯下罪孽,也会在真诚的忏悔中及时卸免自己的罪恶。我想,他们的健朗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宗教信仰有着神秘的关联,一个懂得借助神的力量濯洗自己心灵的民族无疑是健康长寿的。
    不知怎的倏忽想起在艾提尕尔清真寺内见到的那张用以承载穆斯林的尸床——一块被称之为“水溜子”的木板,是为亡人入土之前作圣洗必备之用。“水溜子”平时交清真寺保管,哪一个穆斯林去世,都要躺在这块板上做尘世最后一次除垢去污的清洗。据说,伊斯兰教的葬礼是最为俭朴的葬礼,没有华美的寿衣,没有优质的棺木,没有五颜六色的纸车、没有琳琅满目的纸钱……穆斯林生前淡泊超脱,死后也不需要任何身外之物装饰自己。穆斯林在长长的一生中都自始自终沐浴着宗教圣洁的光辉。
入夜,躺在其尼瓦克宾馆的客房里,正待昏昏欲睡之际,忽闻一把神秘的声音若隐若现地在空中飘荡,在黑夜的背影和静穆的氛围衬托下,显得愈加扑朔迷离。风吹送着那声音,悠长、深沉,那不正是阿訇的呼唤吗!神在午夜的一刻降临,信徒们的心扉洞开,主呵!你听我说。


非经允许 请勿转摘 欢迎连接

jebel2.jpg (6977 字节)

首页
一周作家介绍 031.jpg (1843 字节)
作家最新作品
网络文稿转载
好文章共赏
新书评价
文学讨论、留言

 

商河
姚瓦
黄倩娜
王晓霞
吴佳文
曾燕
黄文婷
陈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