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藏第 41 册 No. 1482 大乘中观释论(第10卷-第18卷)   K. no. 1482   大宋新译三藏圣教序   迹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制   大矣哉我佛之教也化导群迷阐扬宗性广博宏辩英彦莫能究其旨精微妙说庸愚岂可度其源义理幽玄真空莫测包括万象譬喻无垠综法网之纪纲演无际之正教拔四生于苦海译三藏之秘言天地变化乎阴阳日月盈亏乎寒暑大则说诸善恶细则比于恒沙含识万端弗可尽述若窥像法如影随形离六情以长存历千劫而可久须弥纳藏于芥子如来坦荡于无边达磨西来法传东土宣扬妙理顺从指归彼岸菩提爱河生灭用行于五浊恶趣拯溺于三业途中经垂世以难穷道无私而永泰雪山贝叶若银台之耀目岁月烟萝起香界之自远巍巍罕测杳杳难名所以道资十圣德被三贤至道起于乾元众妙生乎太易揔繁形类窍凿昏明绝彼是非开兹蒙昧有西域法师天息灾等常持四忍早悟三乘翻贝叶之真诠续人天之圣教芳猷重启运偶昌时润五声于文章畅四始于风律堂堂容止穆穆辉华旷劫而昏垫重明玄门昭显轨范而弥光妙法净界腾音利益有情俱登觉岸无成鄣碍救诸疲羸冥昧慈悲浩污物表柔伏贪佷启涤昏愚演小乘声闻合其仪论大乘正觉立其性含灵悟而蒙福藏教缺而重兴幻化迷途火宅深喻虽设其教不知者多善念生而无量潜臻恶业兴而随缘皆墯调御四众积行十方澍华雨于金轮护恒沙于玉阙有顶之风不可坏无际之水弗能漂澄寂湛然圆明清净之智慧性空无染妄想解脱之因缘可以离烦恼于心田可以得清凉于宇宙朕惭非博学释典微闲岂堪序文以示来者如縻萤爝火不足比之于皎日将微蠡量海未能穷尽于深渊者哉。   继作圣教序   真宗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制   高明肇分三辰方乃序其次厚载初定万汇于以发乎端清浊之体既彰善恶之源是显然后以文物立其教以正典化其俗利益之功同归于理于是乎像法来于西国真谛流于中夏洞贯千古真实之理无以穷囊括九围玄妙之门莫能究言乎妄想则五蕴皆空现乃真容则一毫圆满广大之教岂能纪述者哉伏睹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法性周圆仁慈普布化蛮貊则万邦辐凑跻烝民于仁寿之乡崇教法则四海云从惠苍生于富庶之域见尊经之浩汗设方便以救沉沦知法界之恢宏行精进而摄懈怠乃择其邃宇校彼真文命天竺之高僧译贝多之佛语象管翻成于金字珠编复置于琅函龙宫之圣藻惟新鹫岭之苾刍仰叹由是三乘共贯四谛同圆尽苦空真正之言显秘密精研之义赞相相乎实相论空空乎尽空华严之理合轨辙金像之教同规矩朕缵嗣 丕构恭临宝图常翼翼而抚兆民每兢兢而守 先训以至释典尤未精详谅其幽深曷能探测有译经西域僧法贤奏章恳切致意专勤以 先皇帝大阐真风高传佛旨兴前王之坠典振觉路之颓纲欲旌 天造之功庸用广 圣文之述作请予制序继圣教焉自圣考上仙追号罔息政事之外何睱经心今已禫除思臻微奥虽幼承慈诲柰夙乏通才焉穷乎法海之津涯莫造乎空门之阃域略敷大意以徇舆情蹄涔不足拟浴日之波尺棰岂能量昊天之影聊述短序以纪圣功者焉。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十    ▆▆   安慧菩萨造   百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 法护 奉 诏译)   观合品第十四   复次有外人言胜义谛中有其眼等及诸行法彼说和合如佛所言有三种法谓眼根色境眼识合故生触由此所说余耳等法亦复如是随起诸结此名和合非不有故如龟毛等是故世尊或说诸法有所和合。   论者言世尊说者此等决定非胜义谛是故颂言。  能见及所见  见者等各异  彼更互相望  一切皆无合   释曰此义即是二二相望。   复次颂言。  如是染染者  及彼所染法  瞋等余烦恼  余处三无合   释曰彼一切法更互相望皆悉无合何所以邪。   复次颂言。  异共异有合  彼见等诸法  异性无所有  故不可说合   释曰自体如是故更互相望异性无体。   复次颂言。  非唯见等法  异性无所有   释曰云何异性如瓶衣等次下颂言。  余诸法皆同  无异性可得   释曰此等所说非语言中而能生信无异性因此复云何。   复次颂言。  异因异有异  异离异无异  若法从因出  彼无异可得   释曰异法因待异法即有其异此义应知法自性等云何有异若先无异后乃因异有异此即相违亦非诸法有异对待异性可得此应思择。   复次颂言。  若异异于异  离异无所得  彼异不异异  离异无有异   释曰亦无异因对待而有于异法中离无所得如火自性离自体中即无热性譬如瓶等离于自体不见异性。   此中应知胜义谛中无有异性。   胜论师言若说异性者即是同法差别功能今此亦应有异可得如无异物自体对待。   论者言若彼异物离于自相有异可取者而彼同法为异法中住为不异法住此复云何。   复次颂言。  异中无异性  不异中亦无  无有异性故  即无彼此异   释曰异与异性合无此道理异与不异亦互相违无异性中而彼异性定当止遣若其异性有所得者决定相违异性对待有不异性毕竟性中既无异性亦无不异何以故本无异性故胜义谛中无彼此异。   复有人言若法自相互相衰变彼有异故可说为异。   论者言若有异相对待彼法此即可说有其衰变既先无相后有衰变即非道理若或先有衰变此亦不然如是决定离其衰变异相不有是故异非异性无有和合。   复次颂言。  一法不自合  异法亦不合   释曰何所以邪合义无体故异中即无异法可有若有异性即有别异过失可见是故无有少法可合合法合时若分别者合即无合此复云何次下颂言。  合法及合时  合者悉皆无   释曰由如是故作者作业及所作法亦悉不有云何见等诸法更互相望而有合邪。   观性品第十五   复有人言如汝所说若自分别有所成立彼一切法有其自性皆虚妄法然彼诸行汝亦说为虚妄法者即能成所成而有相违。   论者言诸法自性若从因缘有所生起彼非自性以自性无所作道理与现缘法有相违故胜义谛中若法增相自相不可得故无分别智起时如实照了若有所得皆是世俗所行此止遣者即与现缘有所相违以不生故胜义谛中若有少法而可得者彼法自体悉无所有。   复次颂言。  从因缘和合  诸法即无生   释曰无自性故若先有自性云何从彼因缘所成次下颂言。  若从因缘生  即自性有作   此中应问若此作法有何过失故颂答言。  自性名作法  云何当可得  自性无虚假  离佗法所成   释曰本非自性有所作法若有所见及有所得皆因缘成此中如是止遣对治。   论者言我此比量胜义谛中自性皆空如是所有眼等诸法应知皆是因缘生性如幻所作男女等相彼相若有自性可得即非因缘对待所成如涅槃等此说即与佗比量相违。   或有人言如实义者且如火以热为自性若火先从因缘所生即有所作乃非自性容有所作道理可得若尔火即有其先知是故当知诸法自性无有虚假离佗法成。   复有人言诸法自性无有别异此无过失若如所说从因缘生火之热性云何先知。   阿毗昙人言诸法自性如是决定无有虚假离于佗法因缘所成者火之热性此复云何先有所得此中若先有体可得即非自性火云何有。   经部师言若法自性无有虚假离佗法成此中决定或有所得彼即不有是故自性若或容有少法可作即佗法对待此不和合如是自性无有作者此复云何有其所作若先不有因缘所作即无过失若先有法何名无体。   论者言此说不然何以故彼无所有云何无所有当知有作皆是缘法对待所得彼即无有少法可作何以故若法现转即先不有何有所作若法现转此复云何说名所作若于现转有所作者其或先无转时容有所作此即过失是故若先无法即无所作如兔角等彼何无作若或作者有其力能彼即有作譬如石女无子云何有名而可诠表相似之法能与不能能所分别亦非不有言说分别何以故因有说无是无亦不可得如是决定悉不可以言说分别设或能有物性亦无异因异法可得云何决定有其所作若法缘聚彼缘差别而亦不成以于是法不明了故即于是中见作者性譬如空花是故胜义谛中法无自性胜义谛中有法皆是自性对待。   复次颂言。  若法无自性  云何见佗性  自性于佗性  亦名为佗性   释曰若无自性即无佗性何以故若自性有成彼性变坏容有佗性既无自性何有佗性此复云何若说自性亦名佗性如是异法和合生触此即佗性法无自性故若说有佗性彼即不有是故无有佗性此亦不然何以故若自性若佗性二俱无性有所得者彼说皆空。   复次颂言。  离自性佗性  复云何有法  若有自佗性  即诸法得成   释曰无所有故诸法自性无差别中无法可有此中若复有所遮遣如是还成有法可得。   复次颂言。  有法若不成  无法亦不成  有坏名为无  世人说无体   释曰此说如理何所以邪法坏名无世人说彼以为无体若无法可坏彼所说无亦即不有是故此无亦不可立。   复次颂言。  若见自佗性  或有体无体  彼则不能见  如来真实义   释曰此不和合是故诸佛子等普尽世间悉为摄受而能长时荷诸重担于自佗性悉无所见以无分别智止息一切别异所起自性佗性此云何知为依杂阿含等教理证成是故颂言。  世尊已成就  离有亦离无  教授迦旃延  应离有无二   释曰佛告迦旃延世间众生依止二法无始以来著有着无又如佛告阿难言世间众生执有着常执无著断。   此中应问若胜义谛中无自性等云何能见彼真实义答此说见实者应知皆是因缘生法世俗分位所成立故如实观时非胜义谛。   复次颂言。  若自性佗性  或有体无体  自体有异性  法即不可得   释曰此中止遣诸色相见当观真实。   如尊者提婆所说颂言。  从识种子生  成三有境界  见境界无我  三有种子灭   论者言若法自体有异性者亦应决定有法可得何以故诸法自体若离因缘无所得故此中意者无所作性。   复次颂言。  若见彼异性  非诸法有体  云何自体无  异性当可得   释曰若著于有此成过失若法自体有性可得即非因缘以先无法有所造作若彼自相息灭后有所得此亦不然如先意乐因缘所作此中亦复无所诠表云何自性所成而有异性可得亦非性与无性相对和合此中若法不灭后有所得彼亦不有云何自体实有异性可得亦非有法自色相中自体有实亦非无法相中异性和合何以故性与无性二相违故。   复次颂言。  言有即着常  言无即断见  是故有无性  智者无依着   释曰此中云何著有无性堕断常见故。   复次颂言。  若法有自性  非无即是常  先有而今无  此还成断见   释曰法无自性亦复非彼无性可得以离所作性故若执有性乃着常见若法先有而今无者此即坏法亦成断见若尔即于一切爱非爱果所得悉坏堕断常见世法相违是故应知若见诸法无有自性即见真实此即证成中道之义。   观缚解品第十六   此中应问云何诸法于胜义谛有性无性二俱无体若其然者即无生死亦无涅槃无缚无解以胜义谛中诸法无性故如是即应一切皆无此云何说众生于彼诸趣往来数数生灭答若言诸行或彼众生有往来者此所分别为是常邪为无常邪二俱不然故下颂言。  诸行若轮转  常即无往来  无常无往来  众生亦同等   释曰若是常者即无所作生灭无性故又常即毕竟寂灭性故若无常者已灭诸法不复生故。   路伽邪陀人言汝说诸行及彼众生无往来者成我所成何以故实无佗世来生此世亦无此世复还佗世如我宗颂言。  汝今且观如是人  诸根圆具及所行  又若说彼有多闻  或为恶兽所食啖  恣佗所食为所弃  过去佗身彼即无  不还后世无怖心  应知此身唯行聚   此中意者若有觉常住即非如是众生及行可说往来故我所说应如是行若有人言此生之前有过去生而可为因此不遮遣何以故如入胎初觉决定自体相续有入次前觉心不离境界有能取故如后起觉我宗说者此亦不然且非今生离眼等所依决定有觉若有觉心次于入胎初觉即眼等所依定有所得以先有故若尔即有无始往来生死随转彼未来生亦可相因未死有觉如现起觉若有觉相续可为因者又离彼所依无相续觉何以故唯有一觉乃至未终常如是住故。   论者言汝此所说譬喻无体亦非道理何以故且如提婆达多于相续中色觉与声觉彼非不异境界别故如佗人相续觉。   复有人言彼诸取法若一若异常与无常皆不可说。   论者言诸取往来常与无常俱成过失何所以邪故下颂言。  人若有往来  于蕴处界中  五种推求无  谁受往来者   释曰非蕴处界诸色法中有相可取离行及识审细推求悉不可得如石女子五种推求彼说往来亦不可得。   此中应问若如所说此蕴之外无别蕴体亦不即此蕴者云何如来亦具五蕴故颂答言。  能取及所取  无诸有往来  无有即无取  何有往来者   释曰若先离取即复无取亦非同时取体可生彼不同时性无有可立或复离体而不有故此义即是无别有取以众生无体故此中意者如是即无能取所取由此亦无生死可得。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十   甲辰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𠡠雕造 高丽藏第 41 册 No. 1482 大乘中观释论(第10卷-第18卷)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十一   安慧菩萨造   百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 法护 奉 诏译)   观缚解品第十六之余   又复有问若诸行灭及众生灭应无分别邪。   故颂答言。  彼诸行无灭  此云何可有  众生亦无灭  复云何可有   释曰若法是常即无所作是故无有少法可灭何以故以法常故若是无常一向灭法此即不有复云何灭若常无常俱不可说即无过失此应思择或有说者自体还成异义可观若有法可灭何不有常若或言无即坏法性此乃成断是故若有若无不可说灭。   或有人言所言不可说者即是如来息灭言诠是中为复有所取邪无所取邪若有所取云何不常若无所取此即成断若复决定不可说者即诸佛一切智有所得法此中相违不能遮遣。   论者言灭即解脱解脱者若有我若无我有即是常若定无说又非智者所了知故。   复有人言诸缚解者谓因果有体相续转时非无诸行以贪等生起因法随有此即名缚缚生死中诸往来者又或贪等名缚出世间智若生起时贪等息灭此即名解是故不复诸趣受生。   论者颂言。  诸行生灭法  无缚亦无解  缚解若有作  即缚解不生   释曰诸行自体相续坏灭住时无体无缚可有如外地等自体毕竟相违此即无解又或断法无体故若断时有得即缚解相二无分位是故无缚亦复无解。   或有人言诸行生时说有缚解。   论者言此亦不然若已生法有缚解者如是缚解二不和合若言生时又复无性如前所说众生亦然无缚无解常即无作如虚空故若有所作即非是常亦非无常现前坏灭。   或有人言诸取名缚毕竟离取故名为解。   论者颂言。  若因取名缚  有取即不缚  无取亦不缚  何分位可缚   释曰无染污取此无有缚彼无染污亦即不有此复云何而此无取亦复无体今所观察亦无分位此中意者无所缚故如下颂言。  有众生可缚  彼缚即有体  缚法彼若无  如调达所缚   复次颂言。  若先有其缚  彼缚能缚身  今既无所缚  如去来品说   释曰此中不有能受取者以不有故即应无有缚法可得。   复次颂言。  已缚即不缚  未缚亦不缚  离已缚未缚  缚时亦不缚   释曰由如是故无已缚无未缚亦无缚时缚法初起是故颂言。  已缚即不解  未缚亦不解  若缚中有解  缚解即同时   释曰此不可说缚中有解若缚法无体云何有解若有缚可说即说有解今缚解俱无二相违故。   或有人言由有我故不得解脱若诸取法毕竟息灭此即解脱若如汝言我法不有云何乃有求解脱者彼解脱义当云何说。   论者颂言。  若我灭无取  我得涅槃者  此或有彼执  还成执于取   复有人言诸取根本因我我所是故我今息灭诸取如薪尽火灭有言我灭诸取当得涅槃者其义亦然彼等意者因我我所故执诸取由彼因故余取即生是故彼取不得解脱。   论者颂言。  不应舍生死  不应立涅槃  有无皆成谤  此说非道理   释曰若或诸行有生死可舍有涅槃可立此即都无所作可得云何乃有生死涅槃二种分别。   观业品第十七   阿毗昙人言若胜义谛一切皆空诸法无体者如是亦应业果俱无何故佛说有其业果如经颂言。  自能降伏心  复能摄受佗  即有慈爱心  此说降伏体   释曰自降伏者即身语意业止诸恶作乃能摄佗摄受佗者谓行布施利行爱语救怖畏等如是所作此中爱法所成名之为慈慈即是爱慈者柔软为体此柔软义即是慈之近相一切皆于等引心摄此有三种即一切法自佗种子及所生果心法所摄最胜所持然后成果此复能摄彼一切法如有颂言。  思及思所生  大仙所说业  彼业有多种  次第而分别   释曰此分别者谓身语意有三种业。   复次颂言。  彼所说思者  此即是意业  从思所生者  所谓身语业   释曰语谓语有所表又复别有身语二业谓远离不远离不远离者即无表想此无表者余处有说名不远离此谓起思善业我作或我不作普施心等此名远离或不远离如是所起此即说为无表之业。   或有人言有表者谓相续业无表者非唯心所得乃至无佗所表如有颂言。  受用故生福  施受用福生  非福亦复然  此名受用义  并思为七种  了知诸业法  身语表无表  远离不远离   释曰受用从生福及非福并思成七法是为诸业相是故决定诸法自相当有所得业果和合而有生死。   论者言亦非不坏业生果体成办此或住邪或即灭邪此复云何故论颂言。  业住至果熟  彼业即是常  若灭即成无  云何有果生   释曰若言自体相续不坏后有坏者此无因性以有坏故亦无所作果生道理灭即无体故。   又阿毗昙人言有相续故有果生起。   如我宗颂言。  若芽等相续  芽等复生余  种先而果后  不断亦不常  若不先植种  果生即不能  因随果法中  从芽等相续   释曰果生无异因随果中是故种子而亦不断若果生时种子自相无别分位此即不常此喻可成所喻法者。   故下颂言。  若心有相续  心法即现转  果若离于心  无相续可转  从心有相续  从相续有果  业先而果后  不断亦不常   释曰所说喻者次第应知此复云何。   故下颂言。  求法方便者  是十白业道  此世及佗世  得五欲胜果   释曰法依于心种子差别从修持因为法方便得十善道果法成办由此当知若业果等不有合者是中亦无求法方便何故世尊说有果法。   论者颂言。  若如汝所说  次第而分别  彼有过失生  其过多复大   释曰此中分别非有所成乃生过失我今略为显示方量且如有人种地狱因以心相续故若能于彼善趣受生无此道理种善趣因恶趣受生亦非道理譬如世间植𩕳摩种芽等相续即不能生庵没罗果或植庵没罗种亦不能生𩕳摩之果诸异法体各各心相一切趣类自体有因善不善业和合所立分别力能表了有性此所表了因果不生如欲界系心能起色无色界及无漏界心乃至无漏界心能起欲色无色界心此皆不有彼善等诸法所说亦然故有多种及大过失是中无此分别道理。   复次阿毗昙人又引颂言。  今我复说此  顺正理分别  诸佛及缘觉  声闻等赞说  不失如契书  业如所负财  界分别有四  皆自性无记   释曰譬如有人从人举债先得契书随诸方处债无散失其后子本悉复还归何以故以有契书故作用果成无复有坏业亦如是诸相似业所谓欲界即欲界系乃至无漏界即无漏界有作善者具五种业复次彼不失法于何位断邪故下颂言。  见道所不断  至修道乃断  是故不失法  能持于业果   释曰若无漏业无漏位断若作善者或断不善业故无相似之业由是即无业果随生方便因性故下颂言。  若见苦时断  彼即有过失  有相似业故  断即坏于业   释曰若见苦时断如是余处次第丛杂而复善为不善不善为善此如是等即有过失若彼不善诸业法等彼位止时彼不失法即成相违是故阿罗汉于见道断湏陀洹人度果已断彼无常业设有所坏常法所起如契书在彼作用业有体不失植种有果现灭现成有业道故彼即不灭其不善业法阿罗汉于见道断湏陀洹人果成已断。   复次颂言。  一切相似法  诸业有系属  诸界一法生  一业一法起   释曰彼所系属诸善等业而非对治诸果报等欲界者欲界系色无色界及无漏界而彼对治所修诸戒由断彼业有漏业起非不系属如思俱时所起诸想为根本法彼不坏业如分量得今略聊简诸愚异生于三界中一切系属佛诸声闻欲界系属于四界中若色有系属谓除欲界若无色有系属唯无色界如是欲色二界系属不续无漏界以二界业尽故对治戒无体非无色有戒体所起业用可得不见有业实所生故谓见三法从初起业至彼不失此业俱起皆具二种谓漏无漏而彼一向皆有业果。   复次颂言。  所有二种业  现非无常性  住至度果已  如是还复生  或至命终灭  或至度果灭  此无漏分别  彼相亦无漏   释曰度果者谓至作证时断何故作证时断谓所系属灭有漏成熟灭此等分别皆是近相由是故有彼不失法能令众生受彼种种界趣方处分量形色苦乐等法差别分别有业果报此不相违如有颂言。  虽空亦不断  生死亦不常  业果报不失  此法佛所说   释曰此中应知若业与果合界趣等分别无分位者即波一性异性皆不可说所言空者即是分别我空以补特伽罗无有分位此不可说故名为空有亦不常又坏故名空空亦不断又生死所起诸趣相续种植先业三有随生此亦不常烦恼业尽不有名空空亦不断亦非先世不起业因是业不坏有业有报方便因性有如是法是故世尊以无碍智方便宣说彼一切法。   论者言如汝分别所说不善以不可分别相续业生故。   论者颂言。  诸业本不生  非伺察可得  业力心相续  业果二俱坏   释曰此云何知业有坏邪以无自性故若彼诸法无有自性即彼自性如兔角等亦如业等是故应知无业可有若实有业生可说不坏如佛所言无业可坏。   复次颂言。  若业本不生  业云何有坏  若其有所生  彼云何不坏   释曰是故佛说无所生故无业可坏当知有生坏即随有若其无生即无有坏何以故无常性故亦无业生分位可说若毕竟灭此中云何有业可坏亦复云何有果生起如汝先说有业不坏此中亦无业与果合如是决定有所合者然以无生亦无所坏如上所说诸法次第悉无所坏已生诸法种种分位以无坏故若业若果二俱不生。   或有人言若法不生者彼过去未来诸有物体亦应不生不生诸业无自性故如论者先说业无自性无生法可立者诸修涅槃道者名住梵行离涅槃道有所修者名住非梵行若非梵行者或得涅槃修梵行者应堕地狱此即坏世间法所作相违若业是无作即耕植等世间法坏如是亦应所作罪福相对不有世间何言此作福者此造罪者。   论者颂言。  若法有自体  有业而可住  二世受报已  彼业还复在   释曰业若有体彼受报已而还复在若无自体差别可有如汝先说差别所得即成过失。   阿毗昙人言胜义谛中定有诸业有烦恼体为彼因故若有其因业非不有。   论者颂言。  此诸业烦恼  业因烦恼成  彼烦恼无实  业云何有实   释曰胜义谛中若有烦恼自性即彼自性著于常法以无所生前已遮遣如是此中因义不成遮遣相似性故。   或有人言胜义谛中有业烦恼而为身因身果有故。   论者颂言。  若说业烦恼  以为身因者  业烦恼自空  身因复何有   释曰说身因者是世俗谛非胜义谛胜义谛中业烦恼空此中所说因义不成。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十一   甲辰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𠡠雕造 高丽藏第 41 册 No. 1482 大乘中观释论(第10卷-第18卷)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十二    ▆   安慧菩萨造   百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 法护 奉 诏译)   观业品第十七之余   或有人言胜义谛中业果受者此皆有体如佛所言世间众生无明所覆爱结所缠长远世中与生死合不知先际又复说言众生自作一切罪业。   如是还复自受果报如有颂言。  众生无明覆  爱结所萦缠  作作者受者  不一亦不异   释曰自所作业自受果报此说毕竟此中无异相续所取果及受者皆有其体是故胜义谛中实有业果何名为业谓作者果一切有作众生当受。   论者言汝所说业为从缘所作或非缘所作此复云何二俱不然次下颂言。  业不从缘生  不从非缘生  见有业相违  是故无作者   释曰若有诸业从缘生者即实不实果乃有所起故于胜义谛中若有所见即成相违既无有业何有作者。   复次颂言。  无作者作业  何有业生果  既无实有业  受者当何有   释曰若受者有体此因义不成。   阿毗昙人言若如汝言无业无果此乃谤无业果即成邪见。   论者言若业若果或有或无此不可说着断常故此复云何故下颂言。  如佛神力化  化成具足相  是化复起化  初化名化者  诸法如化相  作作者无作  说作者等体  皆云何可有   释曰所起化时此中云何可说作者及彼作业有实体性今所显示其复云何皆如化相而无有异复次颂言。  诸法无有体  如乾闼婆城  烦恼业及身  作者果亦然   释曰当知诸法如乾闼婆城及如阳焰梦等诸相变化亦然如阳焰等因缘和合所生诸法皆是世俗有所成立善趣恶趣众生轮回于世谛中悉有所得如我前说亦不谤无作者作业及业果报是故所说亦无过失。   观法品第十八   复次僧佉人言若如所说业及烦恼作者受者皆如乾闼婆城等无有实者此非道理然我我所而亦有体诸外道计有我身相由身所摄诸大种与大种合诸根与诸根合或心心所分别亦然又或计我从思所成余心所法随应所计有我我所。   论者言此说即是于诸蕴中计执有我论者颂言。  蕴中若有我  有即生灭分   释曰如前所说以诸大种及彼诸根分别有身此不可得随有诸蕴生灭法成此无常义是中遮遣亦复止其法差别故又复若言从思生我即离苦乐等诸思法中无别有我次第起灭云何可见无常性故遮遣常性若于生灭分中有所成者即无常性如是决定止法自相是故非大种与大种合非诸根与诸根合非识住识中根身有我以生法故如外大种若显明所说此有过失若不明说遮遣法故譬如瓶等无我可得又若不显明者即自比量相违。   复次毗婆沙人言此无过失如是异蕴别有我体。   论者颂言。  若异蕴有我  有即非蕴相   释曰自相不成故何以故聚色成蕴此若有异即应是常常即无作无作即无苦乐等法此与不异相违以无苦乐等违顺法生何以故无受者故无思无觉无念无见乃至无知等是中亦无诸法差别若受等有异即受者等此中不成此乃遮遣无彼受者毗婆沙人又言思等因思应有所得此无过失。   论者言不应因思而言有思此说唯有缘故若有体思此何无过若思与思合有所成者彼思等我是无常性我若是常此即止遣法自相故若其思等决定是常我应非思若思是常即遍一切若或决定有所成义彼胜论师计思为我应有自性云何此中非道理邪以异自性中有所说故若尔即中论所言于一切法悉不应说。   又僧佉人言有彼觉体成一思相我及觉体次第不坏思亦非无。   论者言若如此说当有过失且觉与思声二无异性或觉体合行有我体者若无觉体合行或但有思又彼思法无其自性是中止遣诸法自体或法差别此即异思有思如是决定思无别体即无所依及所缘相差别分别若或别异有我即成多种罪咎又成止遣法差别过。   或有人言有其现思觉影像生及彼觉体影像所生其二种思此说为思以有如是异境界相觉法境界影像境界此等境界若无所了彼即无思丈夫身相从影像生所说亦然随诸方分皆有其思所依影像如镜照面形相亦然有其影像有所持性故有我体如是即有我及我所。   论者言如彼所说此说皆无我此证成故下颂言。  若或无有我  我所当何有  无我无我所  我我所即灭   释曰如彼所说因义不成以无因故果即不有此如是等如前所说如实伺察是中云何和合所成若离我我所即如所生得我我所一切平等是人即能见真实理于无我中习熟所得如实义者而彼我所此不可说何以故若无有我何有我所若法决定灭者诸行起时相续果利毕竟无我亦无我所若佗计执彼无所有诸法生因因体无故果即不有。   复次颂言。  诸业烦恼尽  即名为解脱  而彼业烦恼  从分别中生  一法如是故  余法亦复然  无定意分别  无定故差别   释曰诸烦恼生有种种类如是皆从分别所生而彼烦恼染污心者即身语意诸所作业如佛所言业在无明中故补特伽罗造非福行若复于彼分别不成是即戏论于世俗谛无实取着何以故戏论空故法无我相是中亦灭现证之法此说毕竟若染污不染污闲杂所断即见人无我唯佛世尊见法无我彼得一切无差别故是故若断差别法者随所断道差别所得故佛世尊亦说有我若或别异有所得者此不和合即成相违如是亦非谤无因果断心心所相续所成今此相续亦无有断是故如来施设有我若诸众生起身见者执有身见于一切法断其根本故佛为彼说无我法令观无我不应离此五蕴别取五蕴若能成熟善根趣证一切智智彼增上力佛亦为彼显示于我譬如幻化帝网若情非情分别建立彼即世俗所行乃为众生说有所得此无相违今此所说戏论空故住寂灭性为彼开示故下颂言。  此所说想法  想即心境界  无生亦无灭  如涅槃法性   释曰此所说想谓心境界有体无体若性无性皆悉遮遣住于空性由如是故不应现前所作应现前所作若事若理能取所取执着戏论一切皆息能知所知离诸所说此复云何非有性非无性此说皆空无生无灭法者非有性非无性一切皆如涅槃法性若或如是所显示法即无所有若于所知或有所说此中应当离诸所作何以故无生无灭如涅槃法性诸法自性寂灭如涅槃法性又诸法自性不生不灭体本寂然亦如涅槃法性。   或有人言若一切法如涅槃者何故诸佛虚妄宣说断诸烦恼依胜义谛有世俗谛若如此者即谤无因果断诸善根是中若言一切皆无彼世俗谛依何而说然彼诸业果报实有现着生死起生死想而复何能猒离诸行。   论者言老死等法此非不实若不现着生死即不应说诸法无我为令彼等断烦恼障是故颂言。  一切实不实   释曰色等五蕴自体无实而我我所亦复无实故应为说诸法无我空性所行又诸菩萨为断所知障故次下颂言。  非实非不实   释曰此中意者胜义谛中彼一切法如幻如焰如影像等次下颂言。  亦实亦不实  此即诸佛教   释曰此或所说如其道理今此意者但为利益众生随乐分别亦不虚妄或有问言若或遮遣佗所分别诸有句义但行真实法者然诸所说皆有彼相此名若唯遮遣句义即有彼此相违此若弃舍即无所取此又何名开显真实互相违故。   论者答言然为息除怖名句者故作是说若起正智如实伺察即于诸法决定除疑故论颂言。  若佗信寂静  无戏论所戏  无异无分别  此即真实相   释曰阿那含人不随佗信不随佗信者谓离有性无性故得寂静于理事中无能取所取离诸执着复名近寂不为戏论之所戏论亦无对碍此复无寻实无分别无差别义无种种性若无分别即无戏论之所戏论乃名寂静若彼寂静即入无分别正智境界若入无分别正智境界即不随佗信若彼如是即能得见真实之相由如是故越语言道若或着佗分别句义是故遮遣现前所成彼即无住是故前说即无相违又复显示实相故论颂言。  若法从缘有  而不即是因  亦不异于因  故非常非断   释曰若因若果此中遮遣因果性故譬如世间非即种有芽非离种有芽此有不常若种子坏灭有芽生起又于相续中因法不住若果生起亦无异法可生是故不断。   复次颂言。  无一义多义  不断亦不常  此诸佛世尊  正法甘露句   释曰若于诸佛正教法中获得最上甘露法味此修行者于现生中而获胜果若或诸行未圆于如是法未成办者于后生中决定当得若或于佛教中所作习熟设值佛不出世或声闻灭尽而彼胜缘亦复不空随诸生中正智常转。   复次颂言。  正觉不出世  声闻复灭尽  彼缘觉正智  从于猒离生   释曰由其宿昔习熟为因缘觉乃起猒离之智此即是为不随佗信由如是故于此如来正教法中获真寂静如理修行所得不虚。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十二   甲辰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𠡠雕造 高丽藏第 41 册 No. 1482 大乘中观释论(第10卷-第18卷)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十三   安慧菩萨造   百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 惟净等 奉 诏译)   观时品第十九   复次胜论师言若因若果一性异性悉断灭者此非道理应知诸法说有三时若彼三时无生起者即彼诸法生灭分位而悉不住是故无断。   论者言所言胜义谛中有三时者为一性邪为异性邪若一性者即此过去未来见在所起无别以彼三时同一体故若过去未来见在诸法离体可取者是即过去未来现在诸法不得成就岂无过邪以彼过去未来见在诸法互相离所作故若言异性者即一性中无三时可有或无差别者又过去未来见在诸法不有此亦有过若离未来法体及离见在法体过去法体有所成者即无生灭法故如是决定若有三时可得此中亦无思惟分位谓未来等法无异性故此无过失以无别异过去未来见在三时法体和合云何见在因过去有是故此中无有一时亦无异时亦无有法是常住故是故过去未来见在法体不有以差别无体异性不生故若复如是次第观时决定三时悉无所得以无分位故。   此中有问若见在未来与过去时互相因待应有体邪或无因待此复云何。   故颂答言。  若见在未来  因过去时者  彼见在未来  过去时已有   释曰若见在未来因过去有者是即三时同一体有故非道理谓以前前法坏灭已后后法体若不相违即过去时中三时同体以差别同体故若过去时有彼二时此即一切皆有三时亦应见在一一时相过去时有是故三时悉无因待道理可得。   复有人言若见在未来不与过去同时有者次第而转应无过失邪。   故颂遣言。  若见在未来  过去时中无  彼见在未来  因何而可有   释曰过去诸法破坏即灭亦无有体云何与彼见在未来而为因待见无所成故。   复有人言若见在未来不因过去可有成邪。   故颂遣言。  见在及未来  若不因过去  即无彼二时  不因过去故   释曰以见在未来自体亦无因待可成此即止遣见在未来体不有故是故三时皆无所有。   复次颂言。  若因过去时  或不因过去   如是余二时。   释曰应知此说若见在未来因过去有者即过去未来亦因见在而有余二遮遣次第应知是故三时皆非可见分量而有若非见是法已所有上中下等诸法悉无互相因待可成由此过去未来见在三时无得如是所见皆世俗谛胜义谛中云何有体。   复次颂言。  此如前所说  上中下等法  应知无一异  亦无次第转   释曰对待中故即有上下若彼中法先离自体后复还于自体中生此即相违以自体藂杂故若说别有中法因待又复无彼自体可有若中自体既无因待上下二法即无有体若或中无因待上下二法有所成者彼二亦无因待是二若有所取非此所见如是因果决定遮遣。   复次数论师言胜义谛中如应知有因有果亦有三时其义显明若不尔者即诸法无成亦无能成所成道理。   论者言若境界事即彼因法或说能成所成果体于义利中有所发起若有异见说如杖合此非所说。   复次数论师言若因若果及彼三时应悉有生谓以身语有所作故。   论者言若彼能作及彼所作如是一切皆无异性汝于是中云何分别谓以决定无异性故譬如十指舒即成长屈即为短亦非离诸指外别有长短二性分别三时亦然无别分位分别可得此世俗中无一性异性道理可取如是长短二法亦无一性分别胜义谛中决定应知无此道理且如长之自体复对待长此中亦无长性可成譬如自佗而彼长性亦不与短及二俱性有所相违何以故俱有过失故所有短性亦如是说。   复次胜论师言亦无长短二性互相因待以多因故以大因故时分差别故谓以长性异于短性彼诸指等一切物体长长增减诸体虽假互相因待然于自类法中亦无长性因待长性于中而复短性可有如彼白色因待白色于中复有青邪可有非多因中而有差别此复云何若有功用因差别可生此即不说为长如佗性故若以同异相因待者而彼长性亦不可说同异因待若言因待者有其同异即有所待由如是故无长性可有且止是说如是大小上下先后等法亦然应知诸一性等中若有一性即无二无多性如中等所说此中一切而悉遮遣应如是见此复云何若言一性即是一性等体然或作业功用同异和合而一性等法还有所起或于无因待法中若有二体一性亦然即二性等所得藂杂譬如有牛所粪成团是牛与团为一为异若离牛体亦即无别相因待法亦无牛体可有所出异处故若或后时有其异体此即别异而有所得所出外体故或言无者又非一体而有所断此说即见牛体居多乃有过失何以故此无多体故若于此中如是解了即知胜义谛中有彼三时谓以时分积集有体故若无积集所成法者何故时增说有刹那由彼刹那有积集故乃有腊缚牟呼栗多夜摩等时差别所成。   故颂遣言。  时不住无取  时住亦无有  离时何有体  异体亦无时   释曰此毕竟说皆悉同上所言刹那者彼无分位亦无后法和合可有积集无体故所言腊缚者此中亦复何有所取所言牟呼栗多等者若有此法与先后刹那而和合者上颂遣言时住亦无有是故若有所取即无诸行自体可得若离相续坏性无别刹那可取诸有时相亦无时体刹那转易若先后同体及初分后分诸时有分别者此理不见若言有者彼何所取若时无取又云何有刹那腊缚牟呼栗多等时分施设若尔云何有彼时分缘法施设此说毕竟何以故未来未生而彼诸行无分位故见在分位随转不住过去分位已灭无体是故应知彼一切法亦如所说诸所施设悉无别异。   复次胜论师言如是应知有为法外别有时相以有体故譬如蚁聚成于行列蚁相有体此义可明如彼蚁聚多体所作同时所作故。   论者言此非同时谓以迟速前后异故今不可见若如是者即离能作所作作用堕过失故此中如是若有时者即果差别乃有多种时体若无果法差别此应见因是即一体若同时因性如是有成又堕一向之过故知彼一切处所向一切皆是缘生法义譬如画工见诸画色从画色生诸体形状此即显见事相差别时法亦然此中若无差别即无所得谓以欲勤功用先以二手作诸差别所成画相为从画工作用差别而有成邪为众色成邪为和合成邪彼等云何见是一性无差别法此或有别异邪若别异者是果即有自分和合彼意若以自体和合差别有生是即缘无差别所见画工先当举手而起所作差别因中有所对待即采画作用力能有成若无别异即无差别对待火与色合种种所成如其色法积极微等差别对待亦无别异如先所说彼等如是诸所发起悉无所得。   复次数论师言无如是时而彼时缘亦无因中对待有性亦无佗等诸缘可说发起时相诸有疑惑颠倒计有时者今悉遮遣此中意者若物体有性即有时相非无果利。   论者言此中亦无少法可有胜义谛中如理所说是故云何有时可得彼无异故。   观因果品第二十之一   复次毗婆沙师言胜义谛中如是有时以种子等共所作故非不有时若应时者即种子等及水土诸缘和合力用能生牙等此所说时即是一时和合有体。   论者言云何有彼诸种子等应时和合能生牙等何以故若诸牙等先有所起即彼诸缘不复有生云何诸果由彼因缘和合有生或不有者此复云何故下颂言。  若谓众因缘  和合生果者  和合中有果  何湏和合生   释曰此无有生若法已有即不复生此即止遣法自相故。   复有人言若尔即无因缘和合可有。   故颂答言。  若谓众因缘  和合生果者  和合中无果  云何和合生   释曰此即比量无体果法不生今此遮遣有生故无所生若言因缘和合果法有体者皆是增上所作。   复次颂言。  若谓众因缘  和合有果者  和合中无取  何有果可取   释曰于和合中无有性故如未生物体和合法中既无所取智者于中不起作意此中亦然若因缘和合诸牙等果无所取者即无体可成若有性遮遣此还有过。   又数论师言诸作力用有其能所皆无异性若自体力用能有其果即因中微细力能非果体有若异于果亦无所得如是决定如先所说若果法粗体而不有者彼即无因是即果法粗体而无力能于诸作用能所法中且无异因亦无异果于出世法中亦无少法系属所起如我宗后颂言。  若谓众因缘  和合无果者  是即彼因缘  与非因缘同   释曰此颂意者以果空故若果体空即止诸因缘何以故谓因生果因体力能相用坏已自果即灭若或不灭此复云何。   故颂遣言。  因若未与果  是因先灭者  因灭而果生  果起即无因   释曰不欲有其无因之果堕多过失故。   复次颂言。  若因缘和合  如是果同生  能生及所生  亦如灯与光   释曰如影如牙是义应知。   复次颂言。  亦非先有果  然后方和合  生已还复生  即堕一时过   此中有问若能生所生同在一时此有何过答已生未生若因若果能生所生二法不和合谓以因果性坏互相有其能生所生此堕过失。   复有人言先有果生然后因缘和合显明邪。   故颂遣言。  若先无和合  而有果生者  是即离因缘  乃成无因果   释曰此中亦无无因之果道理可得。   又数论师言若因法向果即无无因之果谓因法虽坏后有果起。   论者言此中亦无因法先灭后有果成若因灭有果者彼因生成次第即无所依此言先法者即是因法因法若灭因即无体。   复次颂言。  法灭即是无  坏法无别体  是即前生因  而堕重生过   释曰此中云何若无先法而有后法次第和合彼不可见云何前生因法体相而能重生此有过失果成因灭有别异故。   复有人言若法先灭不离因法自体后有法成如是有因和合可生邪。   论者言若因果二法前后建立有体生成即有果利若因生果已因住果中即彼果法别异有生。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十三   甲辰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𠡠雕造 高丽藏第 41 册 No. 1482 大乘中观释论(第10卷-第18卷)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十四   安慧菩萨造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 惟净等 奉 诏译)   观因果品第二十之余   复次颂言。  因生果已灭  而复何有灭  又若因住果  离果何有住   释曰此义云何若果灭已不与因合若法生已而不重生如是果法若已生者不与因合未生亦不合亦无生已重生道理而此果体无所依故何能生果若法未生即因果二体俱无相续若同时因果此已遮遣何能生果又未生之法此即是无今此所说亦复遮遣眼识等缘此中亦无已见之法因能生果且如眼根与眼识为因若见色已即眼识不生谓已见色故眼识若生相违无用若未见色眼识不生即堕过失耳等诸识亦复如是如应所说作是观察前所说果此止余义。   后复遮遣故下颂言。  无彼过去因  与过去果合  亦无未生果  与已生因合   释曰所言合者此说有生谓以过去因果二法俱无体故无未生因与过去果和合有生因果二法性差别故若过去若未生二俱无体时分差别无有和合。   复次颂言。  亦无未生因  与已生果合  已生即不见  有和合可得   释曰此亦遮遣因果二法同时而有时分差别故若有体无体此中如是审伺察时因果二法而悉无有和合可得。   复次颂言。  若法无和合  因何能生果  若法有和合  因何能生果   释曰此无有生亦无和合能生法遍若不生时如是和合皆为遍计若以二法和合同生此即相违。   复次颂言。  因果若是空  云何能生果  因果若不空  云何能生果   释曰体性空故如余物体又复因离果故。   复次颂言。  不空即不生  不空即不灭  以得不空故  不生亦不灭   释曰若自体空自果亦然若谓自体有所生者或无自性又复云何果法不生若果有自体因亦不生若法自体定有性者是即不从因缘所生若法不生即云何灭谓以自性离所作故非此所说欲令因果有生有灭前说亦然生法自体若有所得此即不生增上所作。   如后颂言。  空即云何生  空亦云何灭  以空故不生  以空故不灭   释曰若先自体所得皆空体即不有如石女之子无所生故若无自体法即不生法既不生云何有灭。   此中有问如先所说因果二法为一性邪为异性邪或共有邪。   故颂答言。  因果若一性  即无法可生  因果若异性  亦无法可生   释曰何所以邪若因果二法一处有者即能生所生同见生灭如父子有异非一体可见是故遮遣一性异性若因若果能生所生等此中如是如有因言因果若异性因即同非因若果异体即比量无因此即止其非因因有异故果亦遮遣。   复次颂言。  果自体若有  因即何能生  果自体若无  因亦何能生   释曰若有若无非果体可有若无所有亦非有因能生于果此即亦无见因可有又若因为能生者即因自体亦复不能生于果法此即因无和合因若不能生云何当得果若彼如是因不能生此中果法亦无所得以果无体故。   复有人言亦非因果一向有成但以因缘和合所成。   故颂遣言。  亦非因缘成  亦非自体有  又非和合生  此何能生果   释曰若此因果和合假立法体如是决定亦无力用能生此说云何自体生果是中亦非和合所作故无和合所成有果是故都无果生道理应知诸法不从因缘和合生果此亦不离因缘所成。   复次数论师言当知诸法若有物体即有和合谓以自类无别异故譬如自体。   故颂遣言。  若因缘和合  所作得成者  果若无集因  即因缘不合   释曰果体不有即无所生是故应知诸法不有云何是中有所成邪。   观成坏品第二十一   复次数论师言胜义谛中应知有时为成坏因此非不有如兔角等若有成坏证成我义。   论者言汝说不成法中亦无成坏可得所言成坏二法者为互相有体共成坏邪为各离邪若离若共俱无成坏若离若共无成坏者非汝语中而可信解此如前说。   故颂遣言。  离成无有坏  离坏亦无成  共成无有坏  共坏亦无成   释曰亦无有成此说毕竟如离于生亦无死法因有生故而即有死成坏亦然若不因坏而即无成若不因成亦即无坏此中如是汝言成坏皆是虚说成坏二法互相违故亦非一处藂杂有生若法未生而有死者此堕过失。   复次颂言。  坏法亦如成  无共离道理  成法亦如坏  无共离道理   释曰今此所说是义应知。   复次颂言。  离坏若有成  云何当可得  法体无常遍  无处而不有   释曰此说义者无所有故何所以邪谓自体无常故譬如无常自体。   复次颂言。  若离成有坏  云何当可得  亦如生与死  非同时而有   释曰若法未生即无坏体可得和合以生死等互相违故是故应知审观察时如下颂言。  若二互共成  彼二互无有  成坏二无故  云何有成就   释曰彼无所有二种别异无所成故即汝此中因义不成谓以诸法自性坏故亦无成坏二法同生以其坏法自所得因先无有体为所依故成法无体其义亦然。   复有人言若如此说无成法者岂非自体无间相续有所得邪。   论者言此何说邪若彼坏法决定破散先无自体即无相续成即不有故知不尽亦无有坏尽与不尽亦复无坏此义如是应知诸法无成亦然尽无坏故先无体成法即不有亦非先无法体后有成坏谓此二法俱无物体是故无尽亦无有坏无法成坏故无有一体互相违故如别义者。   复次颂言。  尽即无有成  不尽亦无成  尽即无有坏  不尽亦无坏   释曰非语表中能成是义谓二法中若无有成成即无体是故坏法亦无所有。   复次数论师言若法先无其体或破散无体者然诸物相因有体故因若有体果即亦有若先无体及破散无体者是即都无此中如是极难成立云何可说能法所法若因若果而有所得岂无过邪。   论者言如是应知一切法中先无有成因即无体亦无有果若破散无体或于果时有因性者先亦无体故诸法同时破散无体又或果体若未成熟或因无先体又复诸法分位坏时此即皆是破散无体设使同时又先分位已离后分位不成如是应知因离自体毕竟无成无别分位故如分位自体此中因坏此即不有若先法破散无体或复离已有其物体如是分位而可合者此所不见非道理故。   复有人言如是诸法皆有成坏有法体故此若无者即彼诸法应悉无体如兔角钩。   论者言成坏法中离成无坏离坏无成。   今此应问所言成坏者为体空故有为体不空故有或共有邪。   故颂答言。  彼成坏二法  非空故可有  又成坏二法  非不空可有   释曰此即不有自性空故如空花等若不见成成即无体云何有坏无自体时成即不生是故亦无坏法可有自性本无别异法体。   此中复问成坏二法为一性有为异性有或共有邪。   故颂答言。  此成坏二法  非一性可有  此成坏二法  亦非异性有   释曰譬如贪与离贪成坏亦然二非和合若一物体同所依止即无别异若或自体有决定性即一切法乃说为常诸法亦非自体有法与异法合若成坏二法或有所见彼非可见分量而有云何此中有可见道理若见诸法有成坏者当知皆是愚痴所见若于胜义谛中见成坏者决定非彼胜义谛有以彼胜义谛中无所有故有见皆是愚者妄见如是所说此云何知谓有体无体非和合故此若有彼体无体者即彼体及无体二皆有性。   故颂遣言。  有体不生体  无体不生体  体不生无体  有无体不生   释曰因果二法不同生故若同生者即能生所生彼不成故又法无分位故即无有体可说生灭以无物故体无体二有与不有此复云何若法有生者为自体生邪为佗体生邪或共生邪。   故颂遣言。  法不从自生  云何从佗生  自佗既不生  如所生亦然   释曰如前广说此义应知今此观察云何有生亦无所生此说毕竟次复云何若法有生堕断常见此中云何诸法自体若常无常有即是常非坏灭性此着常见无即无常是坏灭性此着断见。   复有人言我说诸法悉有所得然亦不着彼断常见此说究竟云何我此所说究竟云何不着断常二见如有颂言。  灭已不复生  因即堕于断  若生灭相续  故因果有体   释曰如汝所说中有分位还成断过次复云何。   故下颂言。  若法住自体  无法有分位  至涅盘时断  即诸法断灭   释曰谓法自性离所作故亦无因果生灭可有不堕于常此复云何如阿罗汉入涅槃时化火焚身汝谓烧已相续断灭此即不遮若谓无体无断常见比亦不然。   复次颂言。  死有若已灭  取初有不然  死有若未灭  取初有不然   释曰言死有者谓生有谢灭故名生死此中亦无死有灭已初有即如何以故堕无因故或言有者此非道理是中云何灭时能有。   复次颂言。  若初有灭时  而死有生者  灭时是一有  生时是异有   释曰此即灭时少分已灭少分未灭生时亦然少分已生少分未生若灭法如是即生法亦然由如是故乃堕二有。   复次颂言。  亦无法灭时  与生时和合  是即同所依  此灭彼蕴生   释曰若死有灭时不与生有和合所言灭者无故名灭谓死有初有二不和合故若此有者如是即应蕴有所依由如是故此即有生若或别异生时中无有生是故当知此中悉无二有可得。   复次颂言。  如是此三时  有相续不然  若无彼三时  云何有相续  有相续若无  云何有成坏  若无彼成坏  法云何可成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十四   甲辰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𠡠雕造 高丽藏第 41 册 No. 1482 大乘中观释论(第10卷-第18卷)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十五   百   安慧菩萨造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 惟净等 奉 诏译)   观如来品第二十二   复有人言胜义谛中诸有相续如来方便取于涅盘有施设因故此若无者彼不如是譬如兔角。   论者言若胜义谛中如来有者彼即无生云何无生。   故下颂言。  即蕴无如来   释曰此说即是堕无常故又能取所取同一体故。   如次颂言。  异蕴无如来   释曰此堕常性今此证成比量无体无异蕴故譬如山有草木离蕴如来无体亦然既不离故亦不即蕴如衣盛水同体即有多种过失。   如次颂言。  如来无诸蕴   释曰如有财者应名有财此中遮遣能取所取无异性故如是五种审思察时皆无所有。   如次颂言。  何处有如来   释曰此毕竟说者胜义谛中悉无所有若如来自体有其所取即一性异性无异知觉此有过失然彼自体所取一性异性悉不可说即无过失若言如来于诸蕴中有其能取所取施设此中应知皆无自体譬如瓶等此说即是能成所成无譬喻故是中遮遣一性异性非同时有。   复有人言胜义谛中亦有如来有人等相故。   论者言此中不见有人等相。   故颂遣言。  若无有自体  云何有佗体  彼佗体既无  何有人等相   释曰若人等相因所取有然此亦无彼人等相自体可有。   复次颂言。  若法因佗有  彼无体可生  无体故无性  云何有如来   释曰若法因佗可施设者此亦遮遣彼无体故若自无体即无有性云何如来而可得邪次复云何。   故下颂言。  若无有自体  云何有佗体  离自体佗体  何处有如来   释曰亦无自性异佗性故此复云何有所施设。   复有人言应知如来有其能取以蕴施设故若离于蕴别无一性异性可说非即蕴自体非离蕴自体亦非无自体此义如是。   论者言此说云何胜义谛中何义可得成立取蕴。   故颂遣言。  何名未取蕴  自体无别体  异蕴亦无取  何得有如来   释曰无自体故云何当有自体可得今此如是若或著于能取所取如是即应有其能取以有取故即非如来谓以如来所取无体若或先有如来可取又即如来无异自体如是决定若如来自体若如来所取俱非道理云何异彼诸蕴有能取邪若离如来有所取者如来不成以如来道有相违故如来自体若无能取何有取邪设或有者是中亦无能取所取先后可得谓以生死无先际故是故此说无其过失如是应知能取所取二取和合何所以邪若无能取岂有所取此不有者即无所取云何如来于其能取及彼所取有所成邪谓此所取次第无体故即彼能取诸所作用亦悉不有故非能取所取和合若次第无体者云何人等诸相同时可有若人等所取同时有者各各亦应作如是言我是如来以有如来故。   复有人言若实如来无所取者即所取次第不同时有若不有者此成过失。   论者言云何不有谓无执受而所成故非无执受而有所取若有所成执受应有以有所成故或容有所成又先无自体以无执受故此说义成若先有所起此中亦无前已遮遣以无所取而可成故亦非无彼所取返有如来故无能取亦无所取若言所取可得彼人等相同时有者即补特伽罗所取分位云何决定有其所作以无能依所依体故若多种物体同所依者此中应知有多过失于无违顺义边着无常性故又若于彼涅盘之法有所取者此中无义而可施设谓于涅盘着所取故是故无彼补特伽罗所取道理。   复有人言胜义谛中无如来者云何有其所取施设此非无得亦非不有是故所取亦有施设非如石女不有子故如经中说佛之名者非父母作乃至亦非圣贤所作何以故谓于解脱义边立名为佛或名世尊。   论者颂言。  无一性异性  五种求亦无  云何所取中  施设有如来   释曰如来于所取法中无一异性乃至五种推求悉无所取此若无者胜义谛中即无所有何有所取可施设邪是故胜义谛中无彼所取施设道理。   复有人言应知因彼色等五蕴此中有其所取可得如是有故亦非能取所取不相因待是故此中乃有能取。   论者颂言。  此如是所取  自性无所有  若无有自性  云何有佗性   释曰汝意欲成能取所取者即彼所取因佗法成以无自体故若法自体本不有者何故因有而有成邪若尔此即能取有施设性又法自体无所有故胜义谛中法因何有所谓诸法因自体故而有佗体自体若无云何当有佗体可得此中如是有所得者。   故颂遣言。  法无自体故  能取所取空  及一切种空  空何有如来   释曰于一切种审伺察时自体佗体悉无所有今此观察如是空故诸所施设亦复皆空譬如幻人长短相等胜义谛中法自性空亦复如是。   复次颂言。  空即不可说  不空亦不有  俱不俱亦然  假施设故说   释曰诽谤相违别异句义悉不有故若一切处决定说者或说为有或说为空一切当知皆世俗谛胜义谛中即无性故。   如尊者提婆所说颂言。  若不依俗谛  即不说胜义  若不依胜义  即不说涅盘   复次本颂言。  若法有自性  见空即无益  诸见分别缚  今此悉遮遣   释曰如是如来自体空故若有说言如来是常如来是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或言是有边或言是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此中一切皆悉遮遣有如来故此不有者如兔角等。   复次颂言。  寂灭中何有  常无常等四  寂灭中何有  边无边等四   释曰所依无体故能依分别亦复不有是故诸法自性寂静遣诸物体悉不有故。   复有人言诸蕴处界中有能取施设有施设故此说义成。   故颂遣言。  佛种本无性  一异不可说  不可说即无  何施设可有   释曰应当解了如是如来有性无性二法悉离。   又有人言胜义谛中有如来故谓以如来不说灭后有与不有是故当知此非不有以彼如来无记说故。   下颂遣言。  颠倒分别习  无执中生执  若如来本无  即无分别因   释曰如来灭后谓有谓无此诸分别若息灭已而能善解缘生之法是人即能实见如来。   复次颂言。  如来自体空  思惟不可有  云何谓如来  灭后有与无   释曰如佛所言彼佛圣尊若如是见如是能观法性如来诸分别中若有说言如来灭后有不有等一切皆是妄分别见谓有谓无若常无常法身色身能相所相或因或果能觉所觉空不空等一切皆是於戏论中复生戏论。   下颂遣言。  佛已过戏论  能破诸戏论  戏论所覆者  彼不见如来   释曰所言不见者谓不能见法性如来如有说言若见缘生即见诸法若见诸法即见如来。   如经颂言。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此中意者若能如是谛观如来作是观时即无所有或谓如来有自体者云何是为如来自体所谓即是世间自体世间体者即蕴处界等彼世间自体于胜义谛中即是如来自体如来无体故世间亦无体胜义谛中所说亦然是故如来施设因性于胜义谛中亦无相续此说无故即当如是谛观如来亦应如是观察生死何所以邪。   故下颂言。  彼如来自体  即世间自体  如来体不成  世间亦无体   释曰又复云何是如来体如前广说即是能取世间所有施设体故然无少法自体可成此中所说都无自性。   如前颂言。  寂灭中何有  常无常等四  寂灭中何有  边无边等四   观颠倒品第二十三之一   复有人言胜义谛中有蕴处界因缘生故如贪等法。   彼宗颂言。  因分别故起  说彼贪瞋痴  善不善颠倒  此等从缘有   释曰彼颂意者如论中说因善不善颠倒分别由是乃起贪瞋痴法如彼广说。   论者言此中无是次第可见如前品说如来无自体同世间无体由如是说故此有言诠非胜义谛何所以邪。   下颂遣言。  若善不善倒  从缘生贪等  以烦恼无性  故烦恼无实   释曰此无自体因无对待故谓胜义谛中因缘之法不可见故所以者何若无自体即胜义谛中云何有法而可坏邪或谓胜义谛有性或谓世俗谛无性此中一切都无所有如是证成胜义世俗于二谛中悉离有无彼诸烦恼而亦不成云何不成邪此中意者胜义谛中或谓自体若性无性有所成者此即还成胜义谛中有法自性以彼无体故即诸烦恼若有若无而悉不有又彼染心及诸烦恼胜义谛中有无不成以胜义谛中诸法自性皆无体故是故应知烦恼有无亦不成就彼不成故如其广说应审伺察。   复次颂言。  汝意若离我  谓有诸烦恼  从因缘有者  此烦恼悉遮   释曰毕竟说者无有少法烦恼可得。   复有人言见见诸烦恼有所作故此说即是有彼烦恼。   论者言此中应知烦恼自体如是亦无所作道理自体所作有相违故亦非别异而有所得若别异者即种种烦恼有所作故。   下颂遣言。  有身见烦恼  染者亦不有  五种求悉无  诸蕴亦不有   释曰染心染法五种不有若彼烦恼有别异性即作者作业而有过失若无异性即染与不染而同一体谓诸烦恼无力能故无异体故是故染者染法不即不离此彼不有谓身见故是故染者染法五种不有此复云何。   故下颂言。  善不善颠倒  彼皆无自体  颠倒名虚妄  观如来品说   释曰如是若无彼即不有云何自体有其颠倒以无能觉所觉自性可有今此云何从缘有彼诸烦恼法而能起彼善不善颠倒。   复有人言若法自体无所有者诸烦恼因当云何有谓以色声香味触法此六尘境而能起彼贪瞋痴故此中如是云何分别善不善等毕竟所说是故色等有所缘性以有所缘故如是颠倒非无自体而此色声香味触法亦非一向离自体故。   下颂遣言。  善不善等法  当云何可得  如乾闼婆城  如焰亦如梦   释曰此说即是世俗所得是故亦无颠倒所缘应知因彼无自体故所有时处诸相续等此中决定亦无所得此法即同乾闼婆城之相又复诸法自体皆空若有妄取寻求缘法所生应知此法如彼阳焰又复法无自体因有所作见前爱乐若因若果有所成法应知此法即是如梦此如是等皆色法故是故此中悉无所得今此意者胜义谛中自性皆空诸法自体皆如幻人虚妄分别有所成故复如影像皆是作者作业事用力故有所生性不相因待假所成故由如是故色等诸法若善不善此中云何有所得邪。   复次颂言。  若不因不善  善即无施设  以因不善故  善亦无所有   释曰若不因不善即无有善若因不善可施设者或不善无体善亦无所有。   复次颂言。  若不因于善  不善无施设  以因于善故  不善无所有   释曰若不因善不善即无有我若或因于善法亦无有我而可施设是故善不善法悉无所有俱无体故。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十五   甲辰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𠡠雕造 高丽藏第 41 册 No. 1482 大乘中观释论(第10卷-第18卷)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十六 百  ▆▆   安慧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 法护等 奉 诏译)   观颠倒品第二十三之余   复次颂言。  此若无有善  当云何有贪  又若无不善  云何当有瞋   释曰若贪瞋无体痴亦无体此亦无别痴法可说。   复次经部师言胜义谛中亦有颠倒经中有说如佛所言若无常计常此名颠倒无我计我苦中计乐不净计净皆名颠倒于无常等若执无常此非颠倒。   又经部师此中意言颠倒有二种一者随顺生死二者随顺涅槃若于生死执为常者此名随顺生死颠倒若执无常此名随顺涅槃颠倒所言随顺涅槃起颠倒者此说即是自体颠倒方便断故。   论者言汝此所说有何义邪下颂遣言。  若无常谓常  此执颠倒者  空中无无常  何有颠倒执   释曰空中无彼无常可成诸法亦无若彼无者何有常法执为颠倒。   复次颂言。  若无常谓常  此执颠倒者  无常若成执  空何非颠倒   释曰常与无常二俱无故此中意者无常及空皆是颠倒余无我等亦如是说。   复有人言应知诸法有其能执所执执法执作用等皆有体故若不有者应无能执所执道理。   论者言如汝所言诸有执者为因所成邪为复别有执法成邪为复共相相违有体邪若别有执者即彼作者有何体邪。   故颂遣言。  能执业用境  此等目性空  皆是寂灭相  是故无有执   释曰如其增上所说证成如汝所说因喻无体谓言胜义谛中有颠倒故即此颠倒与非颠倒言有体者。   故颂遣言。  执性无有故  何言邪与正  计无常等法  而成于颠倒   释曰此中何有颠倒与执俱无体故若言有执此复云何谓无决定颠倒可成以颠倒性同体相违故。   复次颂言。  无未生颠倒  及已生颠倒  亦非颠倒时  有颠倒生起   释曰此中云何谓离性故譬如圣人若离颠倒及不颠倒俱无体故若如汝说二俱有过汝今应当远离慢心审自思察云何颠倒自体可生。   故下颂言。  未生当云何  有颠倒可得  颠倒若不生  何处有颠倒   此复云何故下颂言。  若常乐我净  此四是有者  彼常乐我净  是即非颠倒   释曰此中意者谓所知颠倒故此中所言我者即我等执或于我等四种法中起颠倒执此名颠倒。   复次颂言。  若常乐我净  此四是无者  彼无常苦等  是即应不有   释曰应知此彼俱无和合是中遮遣无我等故此中意者若有所对待彼无我等而即有成然无我等别异无成彼我等见即非颠倒如是常等计执应断有何功用得如是邪。   故下颂言。  若颠倒法灭  如是无明灭  以无明灭故  诸行等亦灭   释曰胜义谛中俱无自体以性离故若言烦恼有断有成即彼烦恼为有体有色为无体无色应知皆是一向执故若言烦恼有实自性而可成者此中何法有所成邪此说毕竟故下颂言。  有何法可断  此中云何断  若实有自性  自体无系属   复次颂言。  若烦恼无实  无故何名断  离有体无体  有何法可断   观圣谛品第二十四之一   复次有自部人说是颂言。  若一切法空  无生亦无灭  以无生灭故  四圣谛亦无   释曰彼意所说以法空故如石女儿此若无者即有过失此中云何生法无体谓集谛无体故云何灭无体苦谛无体故若苦集无体灭亦无体灭无体故向灭道谛而亦无体是故颂言。  若知及若断  修证等作用  如是四圣谛  无体即不有   释曰若苦等圣谛皆无体者即知苦断集证灭修道而悉不有。   复次颂言。  四圣谛若无  即无四圣果  苦等谛若无  亦无向果者   释曰四圣果者谓湏陀洹等果彼果无故无住果者湏陀洹等四是住果人无住果故亦无四向。   复次颂言。  若无八圣人  是即无僧宝  若无四圣谛  亦即无法宝   释曰以无向果及住果者亦无和合僧宝可有以无因待故方便道不成又离四圣谛即无法宝。   故下颂言。  若无法僧宝  云何当有佛  若如汝所说  是即破三宝   释曰能觉所觉若无体故亦无有佛次复云何。   故下颂言。  若因果体空  即无法非法  世俗诸所行  亦破一切法   论者言此如是等汝说皆非彼诸法性即是空性空若不有破诸所成若或执着诸法皆空又即世间若法非法一切所作果体法用耕植等事世俗所行皆悉破故。   故下颂言。  诸法无自体  有执非道理  此中佛所说  空故有行相   释曰不应如是破于空义所言空义者此中所谓空所缘义离色相故而能息灭一切戏论以无分别智说诸行相烦恼生等最胜解脱如是空义证成中道远离二边是中亦非所缘相应又复胜义谛中诸法皆空离二边故诸说行相烦恼所知障等皆是空义彼世俗谛色等无体。   复次颂言。  诸佛依二谛  为众生说法  一是世俗谛  二是胜义谛   释曰世俗谛者所谓世间言说如说色等生住灭故又如说言提婆达多来去没啰贺摩达多解脱此等世间言说不虚此即说彼是名世俗谛法如世假聚等法先无体故胜义谛中相似有性有体无体皆是世俗言说分别无始已来世相续故亦无少分假聚法等色体可说本来无体亦无色法次第相续色法无体故即是破散而彼色法若其无体即破散者是故非彼胜义谛相所言胜义谛者如前所说不随他缘息诸戏论无戏论故即无分别无种种性此真实相名胜义谛又胜义谛者谓诸法因皆如实住此说名谛又胜义谛者谓境界智于胜义谛中相应和合又胜义谛者有彼胜义而能随顺无生等法宣说闻思修所成慧又胜义谛者能为胜义遮遣一切颠倒因故。   复次颂言。  若人不了知  二谛差别法  彼不解真实  甚深佛法义   释曰谓于法等执意深重难解诸佛甚深法义不能于其无分别智所行境界有所起时与无生灭相应于此无体境界虽有所得然复与彼非境界相而共和合作是说言世俗生等诸法皆无起如是执执此一切皆是空者此等所计不解诸佛依世俗说持戒修定随顺诸法有生住灭若谓胜义谛中如是种法计为有者彼即不解真实之义何以故谓诸佛世尊依止二谛宣说诸法。   如前颂言。  若不依世俗  即不说胜义  不得胜义故  即不证涅槃   释曰胜义谛中超越一切语言境界若复遮遣世俗谛中一切物体此即亦复不证胜义谓以胜义谛中方便宣说有世俗谛是故今此依胜义谛宣说世俗诸有行相。   复次有外人言诸物体皆空谓见诸蕴自体空故或即蕴有空或异蕴有空或蕴中有空。   论者言汝如是见皆增上慢不正见故以此恶见坏于空义如是亦能于无分别慧命作诸障难云何坏邪。   故颂遣言。  咒师法不成  不善摄蛇毒  恶见坏于空  其义亦如是   释曰咒法不成自害其命空见亦然此中所说如下颂言。  故诸佛世尊  不欲为说法  众生不能解  以法为非法  于甚深空义  而实不能入  以如是因故  不坏复云何   复次颂言。  汝谓我着空  不空亦不有  以空不有故  不应生毁责   释曰着空之过还归于汝若他所计自体有成者非正理门皆是计执成断空故是故诸法自体无性亦非有空胜义谛中自体无性故此复云何。   故下颂言。  以有空义故  一切法得成  若不有空者  一切法不成   释曰一切法者谓世出世间诸所有法胜义谛中有体无体皆离自性譬如幻士有为法中生灭对待四圣谛等一切皆成世俗法中亦非有灭此等诸义如前广说。   复次颂言。  汝今自有过  而返谓我有  譬如乘马人  自忘其所乘   释曰如此中说一切无生皆悉空故应如是解诸说亦然。   复次颂言。  汝若见诸法  皆有自体者  法若非因缘  还成汝自见   释曰若见诸法有自体时即缘无对待此复云何。   故下颂言。  因果有定性  作作者亦然  乃至生灭等  汝悉破果法   释曰此即因缘二无对待而可得故如空花等诸法无体自性空故于中起相自生怖畏若离怖者其复云何。   故下颂言。  若从因缘生  诸法即无体  缘亦是假名  非一异可有   释曰胜义谛中缘即非缘于无生中自生怖畏但依世俗而有所成是中亦无自体可生所见皆空胜义谛中离自性故诸有施设世出世间所成诸法但为世间假有所得若中道义生即无生是中亦无二边可离若如是解即因缘法亦定有因然本无生自性空故是中亦无生法可有设使勤劳施设所成皆如兔角体不有故此即证成中道之义离二边故是故当知诸法自体一切有生皆非道理若或执彼无自性者亦非道理若谓诸法非因缘生即彼自性定无所作或谓无所作者即彼诸法时处力能决定不有以无差别故或谓诸法常有自体此亦不然。   故下颂言。  若不从缘生  无少法可有  由从缘生故  彼皆如幻士   释曰此中意者无自性故今此若谓诸法常有自体可得还成过失。   故下颂言。  若一切不空  无生亦无灭  以无生灭故  四圣谛亦无   释曰若生灭无体此复云何。   故下颂言。  若不从缘生  云何当有苦  无常是苦义  彼体无所有   释曰何所以邪无所得故。   复次颂言。  苦体若不有  云何当有集  是故若无集  此即破于空   释曰彼法自体因无对待灭亦无体。   复次颂言。  苦若有定性  自性无所作  自体若有着  此即破于灭   释曰云何定住法中有灭可成。   复次颂言。  道若有定性  修即不可得  道若是可修  定性无所有   释曰诸法若于彼善法中有所生起有即无常然彼诸法若有自体即无所得诸法亦无生法可成谓以生法无自体故亦不离所修。   复次颂言。  若彼苦与集  及灭无所有  而灭苦道谛  云何当可得   复次颂言。  若苦法不生  灭法云何有  苦自体无知  彼法复云何   释曰若苦自体不随知者是即不能了知苦谛作者自体亦随住故。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十六   甲辰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𠡠雕造 高丽藏第 41 册 No. 1482 大乘中观释论(第10卷-第18卷)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十七    百   安慧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 法护 奉 诏译)   观圣谛品第二十四之余   复次颂言。  苦法不知故  余断及作证  修习亦复无  即无四圣谛   释曰若不知苦即断集证灭修道不成谓有定性故彼断证修而悉无体云何当有四圣谛果彼知苦等诸所作用而亦不成此复云何谓以定性有所得故彼复何能有其果邪于三摩地中若有定性亦无所取果无体故无住果者亦无修者如是亦无八种圣人故无僧宝。   复次颂言。  若无四圣谛  即无有法宝  以无法僧故  云何当有佛   复次颂言。  不以菩提缘  佛堕无缘过  不以佛为缘  菩提还成过   释曰若佛与菩提自体可成者即互相无因待性故。   复次颂言。  若佛有自体  无菩提可成  无菩萨修行  亦无得果者   复次颂言。  不空何所作  自体所作无  法非法亦无  果亦无所有   释曰何所以邪谓离法非法故。   复次颂言。  因法非法故  是即有其果  法非法若生  不空何有果   释曰若法生已彼即空故譬如幻人如汝所执非唯汝自破于成就亦破一切。   故颂遣言。  汝亦破世间  一切所行相  以破空义故  复坏于缘生   复次颂言。  若破于空义  即无法可作  此何能发起  无作有作者   复次颂言。  世间众物类  老少等变异  若自体不灭  有定性为常   释曰此即诸物分位离于世间而有所成谓以定性有所得故此亦还成别异过失若尔即应世出世间所证胜法未得者得以无差别故此即尽苦边际诸有作用及断烦恼而悉不有谓执不空而有所成。   故下颂言。  若见缘生义  见非见相应  即能见苦集  灭道谛亦然   释曰谓以世俗胜义二谛相因待故如是乃能见四圣谛若知诸法皆无自性譬如幻人但依世俗见有生灭此即是为见于苦谛若见诸法犹如幻中云雨等相于胜义谛而无自性于世俗分见诸行因此即是为见于集谛若法因灭观于寂静此即是为见于灭谛若法能见向灭道性此即是为见于道谛此如是等于声闻乘中谓见谛理若于大乘法中见谛理者如经中说宝迹菩萨白妙吉祥菩萨言若了一切法无生是为知苦若见一切法无住是为断集若悟一切法毕竟寂灭是为证灭若见一切法无性是为修道。   观涅槃品第二十五   复次有人引前颂言。  若一切法空  无生亦无灭  无断无所证  云何成涅槃   释曰彼宗意者谓内外物体一切皆有若不有者彼诸烦恼及名色等而悉是空如空花等今此所说由断烦恼证得有余无余涅槃若不尔者即彼名色与无余依而有相违又复此中汝言空者断与证灭而亦不成若欲成证彼涅槃者如有说言胜义谛中亦非无证是故断所得灭而证涅槃如是应知以不空故即有所得。   论者言如我所说亦无相违如幻证灭故于世俗智境此即不灭谓无始因缘展转有生诸行所起生灭分位皆如幻焰若言不空即无法可成是故亦复不得涅槃。   故颂遣言。  若一切不空  无生亦无灭  无断无所证  云何成涅槃   释曰若法自体而不坏者即彼断灭亦悉不有此中如实若言诸法无自体者如是乃有涅槃可证此亦难见由此应知若能解了生灭分位皆悉是空不生不灭由彼空故即有生灭此非不空有过失故若一切法空所成者即前所说破散无体应如是有有体无体二法一处即有相违由如是故空义若成即无生灭。   复次颂言。  无退亦无得  不断亦不常  不灭亦不生  此说为涅槃   释曰胜义谛中亦不说有涅槃可得或有说言涅槃有体或有说言涅槃无体或言涅槃二俱无生此如是等皆非实说。   故下颂言。  若涅槃有体  即堕老死相  涅槃非老死  而无老死法   释曰此即有体证成有体何所以邪离体无成故如石女子是义应知若涅槃无体此复云何。   故下颂言。  若涅槃有体  涅槃即有为  此乃无有法  而是无为者   释曰此即随前颂说次复云何。   故下颂言。  若涅槃有体  云何名无取  若法体是有  何法无取邪   释曰毕竟说者涅槃若有所成体法此即而复何名无成谓无少法于无体中而有所取今此所说以无取故名为涅槃。   复有人言如所说涅槃应无取中有涅槃邪。   故颂答言。  若涅槃有体  无体当何有  涅槃有体故  无无体可成   释曰无所得故此中无体是即证成比量无体今此遮遣善等诸体而悉不有体不成故若以无体而成有体此亦不成此说有体亦云何有若言无者此复云何若或意谓涅槃有体或谓无体此即非是无体可成。   复次颂言。  若涅槃无体  云何名无取  非无体可有  涅槃即无取   释曰无体不可取故乃有无取。   复次颂言。  有体有生死  即有往来相  因彼无取故  即说为涅槃   释曰因其取故施设有生即有差别皆是世俗非胜义谛。   复次颂言。  佛大师所说  断有及非有  胜义无无体  此即成涅槃   复有人言若彼有无共成涅槃应非过失邪。   故颂答言。  若有无二法  共成涅槃者  彼有无二法  解脱性不成   释曰有无二法俱不成故此复云何。   故下颂言。  涅槃有无成  云何得无取  而彼有无相  二因取故成   复次颂言。  若有无二法  共成涅槃者  涅槃是无为  有无是有为   释曰此即互相有体可取是故有体无体若离相者即非涅槃若有无二法有自体者亦非涅槃一是有体一是灭体二俱无体所以者何谓以涅槃有体无体悉不可说。   复次颂言。  若有无二法  共成涅槃者  彼二非一处  如明暗不俱   释曰互相违故同异不合故何处有体邪。   复有人言如我所解非有非无是涅槃邪。   故颂答言。  非非有非无  而成于涅槃  彼有无二法  无能成所成   释曰此若已遣有体无体此复何说非有非无谓彼有无二法自体无所成故。   复次颂言。  若非有非无  而成涅槃者  此有何可说  亦有何可取   释曰此中遮遣彼有无等无所作故今此证成二法无体有何可说。   论者言或有异意于佛如来遍一切处无碍智中执有无者。   下颂遣言。  如来涅槃后  不说有与无  俱有及俱非  如来悉不说   释曰如来灭后及见在时即不说有亦不说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而悉不说亦复不说外道经中身之与神是一是异是故一切所执无体胜义谛中亦无如来亦复不说有涅槃法于彼一切种类法中而悉无彼涅槃可有后复遮遣。   故下颂言。  非生死涅槃  有少法差别  涅槃与生死  亦无少差别   释曰谓以生死因果二法所成诸蕴由此施设而彼诸蕴自性空故不生不灭是故不生不灭二法平等以平等故生死涅槃无有差别。   复次颂言。  实际涅槃际  空际生死际  非彼二中间  有毫厘差别   释曰法性无差别犹如虚空无方分等诸相分别此中意者诸法空性即成涅槃所成法中若谓决定有所得者彼即是空一切异见诸有言说无体可说亦非胜义谛中有彼诸见而可成故是故如来灭后有不有等常无常等边无边等而悉不说。   颂总摄言。  依止于涅槃  先际及后际  说常等边等  有无等诸见   释曰如其次第此说应知。   复次颂言。  若诸法皆空  何有边无边  亦有亦无边  非有非无边   复次颂言。  何一性异性  何有常无常  亦常亦无常  非常非无常   释曰分别自性无所依止此中意者分别无体故。   复有人言胜义谛中有其涅槃彼有所得谓佛世尊以清净意分别说法于胜义谛中亦有法可说。   复次论者以颂遣言。  诸所得皆寂  远离诸娆恼  无我无所成  诸法无所得   释曰法自性空故一切分别而亦止息谓以法性本无所生故佛亦无少法可说但以作业所依而有所成种种施设有性皆空于诸行中故佛亦无少法可说。   观梦幻品第二十六   复次论者谓余人言今此如是应知所说皆如梦幻有所和合彼诸趣等差别分别亦如乾闼婆城诸行所起皆是缘生此等广说皆谓证成世俗缘生对治之法有所宣说此说皆是不颠倒义。   故下颂言。  众生无明覆  后复起三行  由三行造业  生人等诸趣   释曰言三行者谓身语意见所造作又谓福行罪行及不动行。   复次颂言。  以行为因故  而取著于识  由着彼识故  增长于名色   释曰此毕竟说因名故有色积色成蕴故名色蕴。   复次颂言。  由名色增故  而生于六处  六处随起触  所生如次说   复次颂言。  因眼及与色  与名色为缘  如是法和合  是故识生起   释曰是中复以作意和合如彼眼识与名色为缘有所生起余耳识等与名色为缘有所生起所说亦然。   复次颂言。  由眼色识三  故能生于触  从触复起受  此受相三种   复次颂言。  因受起于爱  以受故爱生  从爱生于取  所取有四种   释曰此复云何所言取者谓欲取爱取戒禁取我语取等。   复次颂言。  因取故有有  谓取者有故  若无取解脱  是故无彼有   复次颂言。  有者谓五蕴  从蕴故起生  生故有老死  及忧悲苦等   释曰何名五蕴此说即是五取蕴故由此有彼诸众生聚诸行生起。   复次颂言。  诸忧悲苦恼  皆从生所起  如是即唯有  一大苦蕴生   释曰此中云何而能息灭生法相续一大苦蕴诸所起作谓即应离我所自性。   复次颂言。  此无明及行  为生死根本  智者于无明  而不见有体   释曰若见诸行有所造作而生过失此即无明及行与彼生死乃为根本何以故诸行造作故智者不然不见诸行有所造作实智正观不见有生何以故见真实故。   复次颂言。  若无明息灭  诸行亦复灭  无明行灭故  智者如是修   释曰种子灭故牙等不生胜义谛中诸法无体十二缘生智所习力无明等灭自体灭故诸行何有。   复次颂言。  灭法对治生  即真实所转  此一大苦蕴  如是苦皆灭   释曰所谓有支轮回息灭彼识亦灭以识灭故乃至生老死法皆灭世俗谛可取胜义谛无生诸缘生等法此复云何灭。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十七   甲辰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𠡠雕造 高丽藏第 41 册 No. 1482 大乘中观释论(第10卷-第18卷)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十八   ▆   安慧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 法护等 奉 诏译)   观诸见品第二十七   复有人言胜义谛中有众生相续是见处故此非不有相续所起是故今此自体相续皆如梦等。   论者言如汝所说有其相续是见处者此非道理如下颂言。  过去世有我  或无我等四  是我等诸见  依过去世起   释曰今此如是即起世间常等诸见谓世间常世间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如是诸见因见世蕴依过去起今此所说过去世者名为先际。   次下颂言。  又于未来世  我不见有起   释曰于未来世为有起邪为无起邪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邪如是即起边等诸见谓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如是诸见因见世蕴依未来起此说未来名为后际。   论者言此言有者非胜义谛谓胜义谛中诸见皆空复云何有故下颂文证成此义。  彼过去世我  非今世可有   释曰何所以邪此中所言谓过去世即非今世以无勤力而可成故又时世别故别业生故如数论师言彼过去世即今世者此非道理汝宗大谛神我过去世者非今世有何以故无差别故若无差别即因果不异是义不成一切因喻而悉无体诸所成法时非时处因相不住亦非同时而有所成是义显明又复此中二法不和合故若言因果无别异者即自体中而有遮遣云何体中故遮异性而言不异此复云何若自体中有所遮遣如是应有乐苦痴性所成和合若尔应汝最初本所成法即是乐苦痴性无别何以故性无别故若乐苦痴无别异者汝最初谛何故所成而各异邪又复何故汝宗乐等及大谛等神我等中诸根大种各有自体彼大谛等各各有果既容别异如是即应果起果成是义亦容互相长养故知乐等及大谛等各有自体以彼乐等有因和合故且非同时所成法中何等有因何等无因如是知者所作如理若汝意谓乐等法中诸乐等因此有异者彼乐等果亦即有异故非因果二法无别若无别者即彼如是所起之果而无道理何以故因果无异故又差别诸因自体若一即差别果自体不成以果所成诸差别法有多种体一果不生故云何汝宗彼萨埵等自性互相于果法中能建立邪为离互相长养性故何以故而彼互相长养法中无所生故此中云何如前所说大谛等法如是长养即有次第若一种法一种功用离自力能而亦互相不得成故以互长养彼无体故若尔即应如是同生我及大等于是时中生成果义诸长养等如前所说悉无体故如是乐等及彼地等次第同生俱无长养又复如前彼地等法及萨埵等总集诸体同一住持有所行故同时成办故若尔即是地等诸法互相长养乃至决定所作事用于和合中不有和合所成之义谓彼无体故长养亦无体若离长养所成果法不能建立由如是故若如所说悉不能立如汝所说萨埵之言与彼啰阇怛摩二法开示所行乃有相违何以故谓萨埵功用不能长养彼二法故决定所行皆不有故若啰阇▆摩开示所行二法决定而不有者如是果起果成于自体中皆悉遮遣异法和合于自体中悉亦遮遣而不成故如是即应乐苦痴果亦无别异何以故乐苦痴果说有异故如是亦应大谛神我果体有过谓以乐苦痴法因果无异如是因果二法无体岂得和合若法一处无别异者即如是处决定所作而无因果不有异性故此乃因义不成一切事用一切所成此有何义是中云何萨埵自体有其事用及一切果又复何名有一切事一切自体如是有者即是有因及有果法若谓因果是一体者诸有缚因即是解因如是有智即是无智如是起相即是坐相如是善趣因即是恶趣因由如是故是即无彼因果可见又复亦应无缚无解此等皆如诸处广说即于如来阿含等中一切无体又此色依分位大无义利是故一切事用一切所成悉不和合亦无一切事用一切果体各别决定因果二法和合相续于诸事用果体亦无所证由是因故因果差别无异相续而可起故所言一切者此说即是诠表之义于诠表中亦非无异而有所成若或各别决定境界诸根作用皆寂止者汝宗大谛神我等法亦应不定无因果体故时处因相皆无果利悉已遮故于一切事一切所成遍一切处若或有者此复何义亦非同时有法所成是义显明若复异体不有果者即一切事用悉无所得此义既明前所遮遣悉非道理。   或有人言身虽有异而我是一以有我故过去世中有我可得此说毕竟如是决定取差别故此说有取是故有我别异所成。   论者言取有别者此无差别何以故或谓决定异取有我者下颂遣言。  若或离于取  复何有我邪  又复离于取  无处有所作   释曰亦非有蕴既变坏已我复有成所言有者谓成就义由取故有我以有我故即有我所此即二种分别建立第三分别而复无体彼法体者取不即我谓积集故如外物体亦非别异诸有法体所作坏已而复有来何以故若取有所得云何有其作者作业二法差别是故无因有我可得此中如是广说证成亦非无我但为遮遣我故乃说无我。   复次颂言。  取不即是我  此义已证成  我谓自主宰  他主宰何有   释曰如佛所言我若无体即于苦乐悉得舍离由是乃于善趣解脱今此遮遣我语取故。   复次颂言。  若复异于取  我亦不可得  能取所取取  此皆无异取   释曰何故不可得邪谓所取中无能取义离差别相故若离能取亦无所取谓以离取无异取故。   复次颂言。  如所说正理  我不即是取  我不异于取  亦不决定无   复次颂言。  过去世有我  非今世可得  过去世无我  亦非今可得   释曰今此证成复何义邪。   次下颂言。  今世过去世  无别异可得  若此有别异  见世缘不成   释曰若离于此有异可成即离于彼亦异可成何以故若此世异彼有所起者即彼如是有生无死谓前世有死此世有生前若无死此亦无生以前世死是此世生。   复有人言或别异法有别异性彼法虽坏相续得成。   论者言先世我体若已断者与此相违何以故诸业坏故又此人造因彼人受果造因者异受果者异此如是等皆有过失。   复次颂言。  若先世造业  后世当受果  此若无所生  是中有过失   释曰若异作异受此非道理何所以邪下颂答言。  我本造作成  无体亦如瓶  烦恼业因空  所生无因故   释曰谓由先有所积集故。   复次颂言。  过去起是见  我为有为无  此二俱不俱  是皆无所有   释曰如其所说审谛观察乃以多种开示其义今此遮遣依止未来而起诸见未来有我或无我邪如是诸见皆同过去然后一性异性俱不俱等此中皆止此复云何故下颂言。  若天即是人  天有乃为常  此有即不生  天有是常故   释曰如是有法此即不生以天有故所以者何若法有生即无其常是故未来世中不见有我亦不见无我此俱有过。   复次颂言。  若天与人异  异即成无常  天与人异故  相续无所有   释曰若人身生即天身坏此云何有以异性故如提婆达多与演若达多二蕴各异于异性中即不见有相续可得。   复有人言亦有天身亦有人身。   故颂遣言。  若天是一分  人亦是一分  即常无常二  成一处不然   释曰若如是有亦天亦人者彼有过失是即半身有所成故。   复有人言此中非常非无常是可有邪。   故颂遣言。  若常与无常  是二可成者  非常非无常  随所欲应成   释曰今此遮遣所说成义此中意者即彼如是转复难解何以故若天界人界何有所来若天若人亦复有其何趣可去若或有其天等同分我即无始而乃有常非有一法来去可成所有众生及补特伽罗如前所说悉已遮止是故此中所说亦无常法可得以非道理故无有常故又复常法无对待因故是故无常不能有成又复离彼常无常法复有何法而得起邪。   复次颂言。  依先际所起  常等四见无  后边等四见  伺察亦皆无   复次颂言。  若世间有边  云何有后世  若世间无边  云何有后世   释曰言有边者譬如世间焚烧种子不复有其相续和合是故亦无后世可有言无边者亦无种类所作果故是故边无边二而悉不有。   复次颂言。  此诸蕴相续  如世然灯焰  以是故世间  边无边不然   释曰此复云何若先蕴已坏不因是蕴后蕴复生此即说为世间有边谓诸蕴已灭无和合故若先蕴不坏亦不因是蕴后蕴不生此即说为世间无边谓以先蕴一切分位二俱不见是故世间有边无边此皆不有。   复次颂言。  若一分有边  若一分无边  边无边共有  世间非道理   释曰若我是一亦不可得此复云何。   故颂遣言。  云何一取者  一分是有坏  云何一所取  一分是不坏   释曰坏及不坏各一分者皆非道理。   此中意者若言二分亦悉止遣。   复有人言非有边非无边应可有邪。   故颂答言。  若有边无边  是二可成者  非有非无边  随所欲应成   释曰此中何故湏止遣邪谓若有所得即有过失其或无者又复云何如是若有决定所得此即离于中论所说若或无所得者云何于彼实不实法中有遮遣邪若汝所乐乃至众生有所得者即非中论所说有相违故由此应知世俗谛中即有所得胜义谛中一切遮遣虽言无所得于佗所得亦容有成非悉遮遣谓于和合有相违故若尔即于比量而不相违但于胜义谛分各别遮遣有所得故世俗法中非离所作谓与世俗一向义边诸缘生法不相违故若谓定实有所得者亦非道理何以故见量相违故此中应问若尔于有分中岂不相违答见量无所得故此无过失是故应知诸言自者皆见量摄此即是为不颠倒说此复云何能了知邪谓于二中若了不二即无虚诳若于见量比量法中了达见量比量之义是为正说于诸分位中若微细若广多一切义门得决定见量者彼见量智于一切因及彼一切世俗法中无不了达然于一切以见量所证皆如梦幻如乾闼婆城等若于一切不如实义中皆非见量此说正理若于形显色等所取相中先所惯习诸思念事于梦所见此等皆如盲人观色由此应知世间一切此彼所取皆如梦中昔惯习事及睡眠人惯习思念有何差别但从往昔习念而有沉于梦寐觉已即无世间一切悉无所得于见生中有所得相起分别者皆如梦等若于梦中所见色像此亦非无又过去生中已起别异一切色像与见生中梦中起者而各有异不和合故如三摩地所生大种所成三摩地境界此相似者形显色等所成亦然是故一切境界无实皆是梦中意识所起此即比量之名如比量义而不相违此如是等广说证成如来决定一切所说无不和合是故世俗胜义一切所说于彼世俗胜义谛中俱不相违今此应知诸见不生下颂所说如是证成。  当知一切法  常等皆空性  何人以何缘  何处生是见   释曰此中亦无诸见所起一切境界作者作业此等诸法皆是无生如是一切种种分别所生诸见起多种苦及多种类若能了知无种类已普遍世间起大悲心皆如亲友总结颂曰。  佛为世间断诸见  宣说一切微妙法  起悲愍心利众生  稽首瞿昙大圣主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十八   甲辰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𠡠雕造